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林业政策论文 » 正文

完善林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2021-4-9 | 林业政策论文

作者:张蕾 周洪 单位: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政策,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1]。

1生态环境恶化制约西部地区发展

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8万km2,主要是山区和沙区。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及其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少,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化及酸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十分严重,河流断流、湖泊干枯的现象仍在加剧。2000年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其中西部地区295万km2,占82.6%。比1989年增加了7万km2[5]。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绝大部分在西部地区。目前全国沙化面积已扩展到174.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8.2%,且扩展速度还在不断加快。20世纪70年代每年扩展1560km2,80年代每年扩展2100km2,90年代初每年扩展2460km2,90年代后期每年扩展3436km2。生态环境整体呈不断恶化趋势。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2]。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占国土面积57%的西部地区,居住着占全国23%的人口。1999年西部地区的GDP只占全国的1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的13%;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贫困县集中在西部地区,9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加快西部开发,实现共同富裕,是历史的使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实践。

2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近些年,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粮食安全有了保障;针对内需不足,许多高消耗、低品质的传统产品过剩,传统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同时,扩大内需,使政府有能力调整资金,投向影响全局发展的西部地区,投向基础产业。尤其加入WTO带来的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等,为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草,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西部地区的可再生资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保障,又可为拉动内需,带动国内经济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生态建设

国家从1998年开始,陆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和建设防护林等政策,积极推进生态建设。

3.1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我国仅存的1.06亿hm2天然林资源是我国的天然资源宝库,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天然屏障。1998年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在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大幅度调减木材采伐量,力求使这些区域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规划期限为10a,总投入达962亿元,天然林保护面积达到0.9亿hm2。

3.2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25°的坡耕地进行农业耕作,是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毁林开垦的坡耕地。为了根治水土流失,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适当补助现金,无偿提供种苗。工程规划期限为11a,退耕还林面积达1833.34万hm2(其中25°以上坡耕地1466.67万hm2,沙地退耕还林266.67万hm2)。

3.3继续对“三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投资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加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2001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四期工程的启动,到2010年,要建成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包括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大江大河流域和源头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在我国主要沙化和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地区建立起生态屏障。

3.4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京津地区沙尘危害直接影响首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正常运行,影响国家形象。京津地区沙尘危害风沙源在西部地区。加大西部地区风沙源治理,迫在眉睫。国家从2000年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力求恢复京津城市周边地区的林草植被,以改善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工程规划期为10a,恢复森林总面积达757.26万hm2;恢复和治理草地面积1032.8万hm2。

3.5强化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的保护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分重要。随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启动,国家实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西部地区是重点。要通过工程的实施,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工程规划期限为50a,使全国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500个,总面积达到1.728亿hm2,占国土面积达18%。力求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政策,配合城乡绿化、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等措施,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中国西部地区、使全国的生态环境有根本性的好转,以保障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4实施加快生态建设的政策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4.1建立生态屏障,解决生态透支,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是造成生态透支的重要原因。据有关专家计算,我国生态超负荷的农田总量不低于0.1亿h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其中25°以上坡地农田607万hm2,按生产2250kg/hm2粮食产量,每kg1.2元计算,价值270亿元,其所涉及的人口5000万人,占农业人口近5%。但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等损失十分严重。据估算,我国每年仅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洪灾和沙化的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沙化损失540多亿元[2]。1998年大洪水,损失3007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8%。生产270亿元价值的粮食,带来的生态损失是巨大的,间接损害更加严重。解决了5000万人的生计,就意味着解决了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讲,退耕还林工程就是通过解决这些人的生计,来解决生态透支代价太大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改革土地利用方式,变不可持续为可持续,并增加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总量,从总体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