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医学模式论文
作者:刘腾飞 冯亚兰 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恩格尔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出“现代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应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至今已近20年[1]。这其间,医学界就医学模式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WHO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但在当今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只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疾病,将患者看作生物体的做法仍相当普遍的存在着[2]。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人们仍在强调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生理生化指标。
1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疗现状
2008年中国城乡居民前10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肿瘤排在了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的前3位。死因谱中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缺乏体力锻炼、不良性格、环境因素(如心理紧张、环境污染、意外伤害)等引起的死亡已占绝大部分。死亡谱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人们发现不少依据生物医学模式产生的医疗措施根本是无效的。据世界知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报道,有二至四成的患者接受了对他们没有效果或无明显效果的医疗程序。大多数诊疗的施行,其实都只是因为医生们愿意“相信”诊疗有效。另据《德国医学》中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的报导:“目前在外科学的研究课题中,只有不到15%具有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这表明,到目前为止,有6/7的手术方法还缺乏可靠的数据,或者该数据对手术的参考性不大,以致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由于过分强调生物因素,忽视了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已暴露出其自身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许多资料表明,人类健康的保护与疾病的防治,不是生物因素所能解释的。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cLalonde把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归纳为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系统四大类,其中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大。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估计,全球60%的死亡主要归因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目前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前十位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危险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占了37.73%。在美国,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数的48.9%。美国通过30年的努力,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0%,这其中2/3是由于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获得的[3]。由此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社会,居民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尤其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家庭健康教育的作用
2.1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4]。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健康促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5]。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KABP)认为:卫生保健知识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6,7]。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的干预能够给人们提供防治疾病的知识,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健康教育在改变人们不良行为方式、预防疾病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
2.2家庭及家庭功能
家庭是指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里人们通过一个明确的承诺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单位,他们照顾年轻人,通过依附的群体获得他们的身份。家庭里可能包括孩子也可能不包括。家庭经济来源于父亲、母亲或者父母双方都赚钱,也有可能是由几个成年人共同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也可能成为家庭的一部分[8]。家庭以强大的爱为特征,这种爱能给家庭成员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单位,具有独特的功能。国内家庭医学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满足家庭成员各种需求的能力,体现在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等方面[9]。根据家庭结构规定家庭功能的原理进行分析,家庭功能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家庭的本原功能即人类自身的生产功能,这是家庭的首要功能。家庭的这种本原功能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子功能:一是生育功能;二是养育和教育功能;三是扶养和赡养功能;四是人的社会化功能,这一功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第二类是家庭的经济功能即生产和消费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家庭具有物质生产的功效,其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对社会发生作用。物质资料特别是生活资料绝大部分是在家庭中消费的,所以家庭还具有消费功能。第三类是家庭的衍生功能即组织人们社会生活的功能,简称生活功能。家庭的这一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子功能:其一是管理功能,对家庭物质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的组织安排;其二是权利功能,以各种政治的、利益的、思想的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监督调控以达到家庭利益目标;其三是文娱功能;其四是信仰功能,即家庭成员通过信仰及追求信仰的活动对社会产生作用;其五是情感功能,即家庭成员通过交流、沟通以满足彼此间的情感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3家庭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场所,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发生转变及危机时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个人的健康状态也会影响家庭功能,甚至可以使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健康问题。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家庭功能的评价可作为治疗的指针。家庭成员间具有特殊的关系,便于互相沟通信息,在信念和行为上易于相互影响。因此家庭是对各类人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利场所。情感功能是家庭的一项主要功能,它能给家庭成员以安全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在社会中感到孤独无助,为了缓解这种无力感,人们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家庭,把家庭当作自己的避风港,用以保护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家庭成员之间会经常沟通,交流彼此的感受,使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获得心理上的稳定感。人们在家庭中可以凭借“一家人”的身份,获得外人所不能或不易提供的建议、帮助或关心[10]。这些都是家庭情感功能的作用。由于家庭的这种情感功能,使得家庭在预防和治疗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时具有重要的作用。Kashani等[11]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选取了患抑郁症和没有抑郁症的儿童各11例,用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量表比较二组儿童家庭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亲密度维度上,二组儿童的家庭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儿童的家庭亲密度明显差于没有抑郁症儿童的家庭亲密度,但在适应性维度上二组儿童的家庭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由一群家庭成员组成,表现群体心理与行为。一个家庭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不是每个成员行为的总合,也不是每个人的累加,而是各个家人相互影响表现出的“团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