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哲学论文
作者:赵允福 单位:潍坊学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关键是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机制。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中蕴涵着社会调试机制的合理内容。挖掘这一合理思想并重新进行建构,对于当下我们应对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杜威、胡适哲学中的“实验主义”思想
“实验主义”思潮肇始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它的出现给哲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而这一思潮中影响最大者无疑非杜威莫属,杜威的哲学被称为实用主义哲学,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思想、知识的实验性,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实用性。他认为思想、知识源于人的活动,来自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他把知识看成是人应付环境、改变环境的工具,从而颠覆了知识论对哲学的解释模式,实现了对整个哲学的变革。胡适评价道“:杜威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大革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把欧洲近世哲学从休谟到康德以来的哲学根本问题一齐抹杀,一齐认为没有讨论的价值。一切理性派与经验派的争论,一切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争论,一切从康德以来的知识论,在杜威眼里,都是不成问题的争论,都可以‘不了了之。’”[1]108胡适认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科学理念的两个重要变化:第一是新的科学定理、定律的不断发现,改变了以为科学定律都是一成不变的看法;第二就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使人们逐渐形成了种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观念。前者使人们认识到科学定律是人为了自身需要而造出的最方便最适用的假设,要靠实验来证明和修正;后者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就是其适应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因此,胡适提出,实验主义的根本观念有两个,即:科学试验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而实验主义就是科学方法在哲学上的应用。
杜威对“经验”的解析,构成其整个实验主义哲学的基石。因此,对“经验”这一概念加以探究,是了解杜威哲学的前提。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对“杜威理解的经验”进行一番梳厘。与传统的经验论相区别,杜威指出,所谓经验,并不“纯粹是指个人的认知”;经验是个体在应付、改变和支配环境时,针对某一情境所做出的整体反应;杜威指出,经验是不可以割裂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单一而完整的有机整体。经验不仅与它所由产生的情境相关,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杜威认为个体既然存在于环境之中,不可避免要对环境加以作为;而环境对于个体这一“作为”,必定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杜威称之为“施为”。这种作为与施为之间的交互活动,就是经验的来源。
杜威还从生物学的角度,即从生物与环境的交互行动这一角度,指出:经验应该是多元的,即经验所由产生的情境,都是来自不同个体的生活,经验是不同个体生活的产物。从他的工具哲学的知识论出发,杜威给经验一种全新的诠释,即:经验都是工具性的。经验之价值,体现在能够作为工具为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就来自于经验生活。作为改善人生的工具,作为服务社会的手段,知识就是实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被改造的经验。在《实验主义》一书中胡适对这些思想作了进一步概括和发挥。胡适认为知识无疑具有自身的重要性,但他认为知识既非如经验主义所认为的是来自于感官,也非如理性主义所主张的是来自于理性,而是来自于人的活动。而各类知识的价值并不相同,其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评判知识的价值要根据当下社会生活对它的需要程度,只要是能改善生活,这样的知识就是有价值的知识。“人类的经验全是一种‘应付的行为’,凡是有意识的应付的行为都有一种特别的性质,与旁的应付不同,这种特性就是先见和推测的作用。这种先见之明引起做出选择的行为,这便是知识、思想的意义。这种动作的成绩便可拿来评定那种先见的高下。”[2]111杜威的实验主义提出通过“思维五步”获取知识,即: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调查问题;第三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第四步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第五步以实践来对假设进行验证或修正。胡适进一步把“五步”概括简化为“三步”,即“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实”,后来又把杜威获取知识的方法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个字,进而又直接用这“十字真经”(又被称为“十字箴言”)来概括整个杜威的实验主义。
当然,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是唯心主义的,是需要批判的。但这种实验主义思想带给人的启示就是要更为理智、更为实际、更为负责地去行动,它强调思想、知识,同时强调行动,更强调效果,把真理置于它的发生及其流变的背景中加以考察,这可以说是“科学方法在哲学上的应用”。实验主义关于注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就是经验的思想,以及由此得出的实验探索方法,无疑是有启示意义的。如果从变动的角度看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思想,并把它应用于社会领域,那便是一种解决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出现的当下社会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的社会调试机制,其特点就是强调实际、注重功效。在对实验主义做了深入研究之后,笔者认为实验主义哲学注重实验的态度应用于社会领域,便是一种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社会调试的思想,在此,本文着重阐述社会调试机制问题,把实验主义的合理思想重新建构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二、社会调试机制的内涵
在哲学对社会影响问题上,杜威反对一直以来存在的两个极端:极端的理想派和极端的唯物论。他还把历史上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归结划分为保守和激进两派,认为两派弊端根本之所在,便是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时总在寻求“根本解决”。他提出第三种立场,主张“:人类的生活,不是完全推翻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完全保守可以解决的。人类的责任,是在某种时间,某种环境,去寻找出某种解决方法来,就是随时随地去找出具体的方法来应付具体的问题”。[3]3这种哲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它是实验的,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某种知识或理论对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作用,以确定其能否用来指导的人们生活;第二,它是特别的,而非笼统的,它是在解决生活中的特定问题时体现出其价值的,主张零零碎碎的改革;第三,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经验养成知识观念,可以随时随地拿它解决特种问题。由此,笔者认为,杜威的社会调试机制是指人们在社会领域中对社会具体运行进行调整、引导而制定的机制,换言之,它是人们在社会演进发展中为应付他们当下所处的环境(境遇)、问题及需要而制定的各种方法。对于这个机制来讲,它应该是历史的、动态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胡适所说的要具有“历史的态度”,应该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必须要适合历史的客观规律和既成的客观条件,这是调试机制所具有的客观一面。社会调试机制作用的发挥决定于某一社会既成的客观条件,它不能随意地对之加以选择,当然更不能变更或消灭社会的规律,不能随意地改变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肯定社会调试机制的客观性,肯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决定性,并不是否定社会调适机制存在的必要,恰恰相反,社会调适机制正是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正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体现,一种机制的成功与否,作用发挥得充分与否,往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反复认识、反复实践、反复探索,这也凸显了主体历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社会调试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才使社会发展能够摆脱生硬的、机械的决定论,这是社会调试机制具有的主观能动的另一方面。由上述分析可见,社会调试机制既是客观自在的,又是主观人为的,是二者的统一体,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的“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能否认主体的历史选择。总体来讲,社会发展就是社会调试机制面对具体社会问题通过主体能动活动调整、引导社会自发的冲力的过程,从而使社会运动表现为一种演进发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