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学论文
本文作者:杨翠英 单位:玉溪第一小学
近期看到一则新闻,一个上海留日学生在机场取出行李后,因为不满学费迟寄一事与母亲发生口角,即从行李箱里抽出刀子,数刀把母亲刺成重伤。许多人同情这位母亲,责怪孩子没有良心。母亲负伤之后说“:不想见孩子,很伤心。不想让孩子受到法律的制裁。”撇开法律视角,我们感叹母爱的伟大与孩子的凶残。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用这种方式“反哺”?这引发许多人的议论,也引发我对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思考。据报道,这个孩子在日本留学多年没有打工,房租和生活费全靠家里寄给他。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对家庭而言,是希望,是未来,是谱写幸福生活的音符,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唯恐投入不够。
许多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教育消费已占到第一位,这说明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但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大多是母鸡护小鸡式的。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摔倒了,妈妈用脚跺地板“:破地板,谁叫你让乖宝摔跤的!”孩子吃饭时,被饭烫哭了,奶奶拉着孩子的小手往自己的脸上打:“都怪奶奶不好,乖,不哭!”一个三、四年级的孩子家庭作业忘记在家里,打电话对家长说:“都怪你,为什么没有把我的作业本装到书包里!”家长一路小跑把作业本送到教室,还得向孩子陪不是。一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迟到了,只听家长在电话里哄孩子:“不哭,怪爸爸没有叫你!”孩子要做家务,妈妈连忙说“:别插手,你的任务是读书,只要把书读好,爸爸妈妈吃多少苦都值得。”舔犊之情,无可非议。爱是伟大的,但如果爱变得没有原则和理性,结果却是恰恰相反。这种凡事都要家长来做,孩子在大人的庇护下成长的家庭教育,极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自己永远都长不大!从小孩子认为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应有由父母承担,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
然而,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到变得冷漠与自私,一旦父母不能百分之百满足孩子,孩子就会耍赖、抱怨、斥责,甚至对父母动粗、动刀。这时候,人们责怪孩子不孝、不懂事、没有自理的能力,但孩子怪谁?孩子的许多毛病是从小被大人“惯”出来的,是大人没有给孩子学习孝顺、自理和承担责任的机会,是大人培养孩子的不孝与无责任感。这样说也许会伤害许多父母的心。但在这一刻,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盗窃杀人犯在临死前唯一的心愿是想再吃一口母乳。得到允许后,他一口将母亲的乳房咬下,并狠狠地说:“我恨你,我这一生都是你害的,小时候我偷邻居的一根针,你不但不制止,还夸我聪明、手脚快,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走向了不归路。”世上没有后悔药,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日子不会倒过来过,但愿以上这些案例,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前车之鉴。我们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特长、兴趣爱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木桶原理———“短板”。
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使人全面发展;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走向幸福。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品质、生活技能、价值观念培养,那么孩子就会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没有生存的技能,不会与人交流沟通,这样的教育也就失去教育的价值。所以,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学会获得幸福的生活,必须填补“教育木桶”的“短”板,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关爱生命、懂得生存、学会生活,也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就加强“三生教育”。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所以,我们要理智地爱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理智、科学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羽翼要经过风雨的洗礼、烈日的暴晒才能丰满。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习老鹰教育雏鹰的方法,让孩子从小适当吃点苦,受点委屈;要向蚂蚁学习集体生存的方法,体验集体力量的伟大,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
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但这不是我们培养懒孩子和不孝子的借口。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体悟慈乌反哺之恩,感悟羔羊跪乳之情,从小有感恩、回报父母和社会的意识。要有意识地从衣食住行诸方面的细节入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别人的付出要表示感谢。只有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每个家庭才能和睦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