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艺术表达论文
作者:刘民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在电影出现之前,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为了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够看到,开始采用夸张的化装(1)造型手法。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电影演员们发现在室内摄影棚的表演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化装术。尤其是特写镜头,在大银幕上播放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能逃过观众的眼睛。因此迫切地需要更加精巧细致又注重影调的化妆。银幕上的演员出现了新的问题,早期的黑白电影不能够准确记录皮肤的色调。许多演员像浪漫型的偶像明星拉蒙•诺瓦罗(RamonNovaro)和鲁道夫•华伦天奴(RudolphValentino)在拍摄时化上又浓又粗的黑色眼线把整个眼睛都圈起来,这样可以避免眼睛的白色部分和脸上其他高光面融合。后来,大多数出品的电影以耸人听闻的怪兽和疯子等事件为主题,这种化装的要求要远远超过简单的影调化妆。有些人,比如演员朗•钱尼(LonChaney),开始专门研究奇妙的三维空间造型,使用多种原始材料来改变脸部的真实形状。先使用丧葬用蜡或者鼻油灰涂在脸上,形成一层厚厚的表层,然后在上面雕刻出扭曲的鼻子、疤痕和其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附加物。这也就是早期影视特效化装的开始。由于发泡乳胶加工工艺的发展,特技化装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后期有了重大的发展。比如电影《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1939)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泡沫乳胶道具。化装艺术家杰克•道恩(JackDawn)魔术般地创造了电影中许多让人喜爱的角色。
每天准备着提前做好粘贴在演员脸上的泡沫乳胶片,这样就不用每天早晨重新化装塑形并且保证了化装造型的一致性。泡沫乳胶道具和服装是构成现代特效化装的基础。(2)在50年代看起来色彩丰富的科幻电影是不成熟的,那需要大量的外星人和基因变异的动物。那是橡胶服的时代——由身材矮小的演员穿上乳胶制成的连枷式服装在摄影机前表演。早期的服装设计师保罗•布莱斯德尔(PaulBlaisdell)在电影《超越空间的恐怖》(TheTerrorfromBeyondSpace,1956)和《外星人入侵》(InvasionoftheSaucerMen,1957)中便加入了畸形般的变形。从60年代起,电影变得越来越暴力,电影制作者们敢于向观众展示谋杀和物种突变的可怕细节。
化装师们也熟练于重新创作身体内部器官的外形如同身体的外部细节一样。《驱魔人》(TheExorcist,1973)标志着恐怖电影的新水平,促成了一代专攻幻想和恐怖创作的特效化装师。比如化装师鲍勃•基恩(BobKeen)的《猛鬼追魂》(Hellraiser,1987)《、夜行骇传》(Nightbreed,1990)和汤姆•萨维尼(TomSavini)的《黑色星期五》(Fridaythe13th,1980)《、丧尸出笼》(Dayofthedead,1985)使得我们银幕上可怕的幻想事件和人物越来越真实。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特效化装在电影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来好莱坞以及其他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中,基本在大半数上都运用到了影视特效化装。(3)从特技化装的发展史上来看,电影风格和主题的改变是促成特效化装产生及其工作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电影中特技化装所针对的对象是剧本中的某一角色或者生物即一个生命体的形象。所以在研究特技化装时可以按照电影风格、主题的不同把特技化装在电影艺术表达中的功能划分成两种,即写实功能与虚拟功能。
一、再现真实——写实功能
特技化装的写实功能主要偏重于人类角色的造型塑造,体现在以下几类造型中:年龄化装,着重在毛发及面部的化装,部分肢体塑型零件(驼背)及皮肤斑纹效果(手、脚、颈部皮肤处理);伤效化装,各种人体受伤效果;人体畸形,人体残疾类效果、人体肥胖类效果;特型化装,人物传记、历史片等模仿肖像化装效果。
1.弥补术
要说特技化装的写实功能,不得不从它的基本技术说起,即“弥补术”。“弥补术”是一门建立三维化妆的艺术——依靠制作人造模具零件,精确又不易被察觉地放在演员身上,用来改变毛发、五官、骨骼肌肉等人体或动物的基本外观的特效化装技术。把演员用化装的手法老化年龄是电影中最经常用的特效化装之一,同时也是最能体现用“弥补术”化妆技术来实现特技化装写实功能的。许多演员在电影期间要表现年龄上有所改变,有时几岁有时十几岁。有些电影甚至需要年轻的演员在一部电影中两到三次地改变他们自己的年龄。比如《本杰明•巴顿奇事》(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2008)男主角从老年逐渐变年轻的逆向人生最大亮点莫过于耄耋之年的本杰明的造型。其老龄化装的效果是如此的自然和生动,使其勇夺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在进行“弥补术”时取得脸部或者身体的其他部分的精确模版是确保造型成功的基本。但是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需要能够灵活运用“隐藏线”的艺术。隐藏“让线消失”的位置,最好是演员面孔上的自然褶皱,比如眼角纹,或者年老演员的下眼袋纹、法令纹等。这些皱纹隐藏在影子的黑暗中,所以相对来说衔接线很容易被隐藏。如果脸上很光滑没有很多的皱纹可以利用,化装师们只能完全按照自然轮廓线来设计“隐藏线”。大多数的“弥补术”是用来增加演员外形的尺寸,并且简单地应用在演员真实面孔和身体上。但有时候,对于伤效化装中的伤疤或者弹痕,我们无法直接在演员皮肤上雕刻,必须在演员原有皮肤上创建伤疤的厚度区域,再挖下一条伤痕或做出一个弹坑。(4)如果要做一个让演员看起来更老或更胖的模具,就要在模型上设计皮肤样式,比如在皮肤上雕刻上豆痕、毛孔,使复制品看起来就和演员的真实皮肤完全一致。特型化装又称做人物肖像类化装。比如传记类影片、历史题材这类需要还原历史人物的影片常常要求演员形神兼备,于是使用“弥补术”的特效化装技术便更是必不可少。以前我们国家对于此类影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特型演员,如古月、唐国强、王铁成、卢奇、刘劲、王伍福等等。(5)但是近年随着《建国伟业》、《建党大业》、《孙中山》等等影片起用一系列非特型演员的参演,这对演员的特效化装有了更高的要求。
2.材料应用及创新
特效化装要达到完美的写实效果,不仅仅需要好的设计、技术手法,制作材料也是同样重要的。最早期的塑型材料是用蜡或者鼻油灰。还有火棉胶,一种在摄影底片制造中常常被使用到的糖浆状粘稠的液体塑料,它极度易燃而且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演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后来在塑形和重建皮肤中最常用的是泡沫乳胶,它是一种有弹性的海绵状材料,它材质很轻并且易于描绘和粘合。这是现在全世界的特效化装师都还在使用的基本材料。但是泡沫乳胶的缺点是质感硬,和真实的皮肤质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满足于现状的特技化装师们又发现了硅胶。硅胶是一种像真实皮肤的半透明材质,并且能够像肌肉一样轻轻摇动。它是能胜任许多目的材质。在电影《飞跃长生》(DeathBecomesHer,1992)中,第一个使用硅材料来展现人类的身体的汤姆•伍德拉夫(TomWoodruff)认为这种材料对于构建面部是相当好的,因为它能可信地表现传输在肌肉下面的机械运动并且表面柔软有弹性。不过硅材料的缺点是特别的沉,所以把它用于角色的全身是几乎不可能的,而采取的办法是在一个角色上硅和泡沫橡胶混合着使用,只在需要显著表达的部分用硅,比如脸部。汤姆•伍德拉夫和他的搭档亚力克•吉利斯(AlecGillis)经常寻找新的材质能用于他们的特技化装造型。通过努力,他们创造新型塑胶——聚合体和树脂。伍德拉夫和吉利斯在为电影《圣诞老人》(TheSantaClause,1994)工作的时候,偶然发现一种新的材料。当时尝试用它来为蒂姆•艾伦(TimAllen)做一个肥大突出的胃。吉利斯说“那在电影中是特别重要的场景,因为那是一次我们真的看见Allen有一个肥胖的身躯并且没有穿下面塞满东西的衣服。我们当时想用硅——它有肉感但是却不能稳定——当一个推销员意外的带来一块令人惊奇的多鲸脂材料,那是一次失败试验的意外结果最终成为一种新型的胶。我们用它做了试验,发现如何能够使用再加热到200度就能溶化的这种材料,并且设计模具。最后我们为Tim做成了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摇摆晃动的大肚子。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因为听见有人说他在这部电影拍摄中吃了太多的土豆才变胖的!”(6)对于泡沫乳胶、硅材料等各种的实际应用技术、喷枪化装技术、角膜隐形眼镜的设计、制作等等,材料与技术的延展与创新是实现特技化装写实功能重要的基础。在好莱坞有大批特技化装团队在对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