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艺术精神论文 » 正文

谈我国服装史的教学

2021-4-9 | 艺术精神论文

作者:苏静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

中国服装史课程将服装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作为研究对象,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服装造型样式。中国服装史是一门包涵多元文化的课程,各种文化现象、艺术思潮在服装发展的道路上相互交融,形成中国服装的独特魅力。形式来源于精神,中国服装史课程中的艺术精神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艺术精神作为一条主线来谈谈中国服装史的教学。

一、中国服装史教学的现状和实践运用

1.中国服装史的教学目的。服装的历史是人类生活史、文化史、科技史、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服装史不仅是描述服装的造型,而且是一段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历史。为影视舞台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国服装史课程,要求学生将人类历史中一切服装现象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与地域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及审美情趣等因素对服装发展的影响,能在影视舞台剧中进行再现,并能深刻探讨服装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研究具体服装现象在服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在设计中正确反映历史,并有所创意。

2.影视舞台剧中历代服装的实践运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影视舞台剧都运用到中国历代服装造型,并对其进行了“古为今用”的重新设计,分析这些设计,其中有部分设计确实在遵循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服饰文化。例如在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尽显“衣冠王国”服饰的华美典范,不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和谐、团圆、吉祥、生生不息的中华艺术精神与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当然,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例如,设计师将故宫屋檐外形丝毫不加变换地作为服装肩部的造型,直接放在模特肩上;或者将写满书法的白布缠绕在模特身体上……这种生拉硬套的摆放,只是一种简单的堆砌,并不能称之为设计。形成以上或成功或失败的服装设计案例,虽然和设计师的自身设计意识有关,但是在高校中国服装史教学的设置中也反映出问题。

3.中国服装史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散,没有关联。中国服装史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阐述先秦社会至今,各个朝代的服装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材逐个章节讲述,做到了对历代服装造型的细腻讲解,却忽略了各朝代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没有用一条主线将服装变迁和演变的过程贯穿起来。

(2)教学内容独立,没有融入艺术范畴。虽然服装也属于整个艺术大范畴,但过于片面,如果能从同时期的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文学诗歌等全面分析,更可以体现整个社会的风貌。在教学中,由艺术的大范畴引申出服装的造型样式,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教学内容枯燥,与现实脱节。从横向来看,服装要融合到大艺术的范畴;从纵向来看,服装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仅文字记载的部分就有五六千年。在教学中,应该跨越时间局限,追溯悠久文化和社会渊源,历史地看待服装发展变迁规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中寻找灵感,并艺术化地运用于现代的设计中。

二、中国服装史课程中的艺术精神探索

1.艺术精神是中国服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不仅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而且是人们在社会性活动中的重要精神表现。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的提高,逐渐创造了服装文化。历代服装作为特定的审美对象,是和时代的艺术精神相联系的,当社会观念产生变化之后,服装样式内容都会随之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好每个历史时期主要的艺术精神是灵活学习中国服装史的必要环节。

2.各类艺术对服装的影响。从原始社会的神话巫术礼仪,到图腾崇拜,到《周易》八卦,到《周礼》,到孔荀老庄墨韩,到魏晋风度,到隋唐时世妆……都体现着自古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服装的艺术精神。综合运用绘画、建筑、雕塑等理论,以点带线再到面的整体铺开模式展示中国服装的轮廓和细节。例如魏晋的穿衣风貌,已经超越了物质形态而感性地显现为一种精神符号或审美意象。如果服装设计者能够理解历代服装中蕴含的艺术精神的深意,就会自觉地将自己所意识到的精神内涵积淀固化到服装境界中去,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厚重。

3.历代服装与艺术精神。服装的艺术精神是流动的,在发展过程中常因环境和社会变化而改变。在原始社会,服装功能主要体现为表现原始的宗教意念。到奴隶社会,由于阶级的分化和对立,奴隶主为了强化精神统治,把服装作为一种区分贵贱和等级的工具,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章服制度,以“十二章”服装纹样作为最高权威的象征,强化了服装的上层建筑性质。进入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对周代的礼治精神和冠服制度进行理论上的发挥,把服装的审美观念和象征意念与儒家政治理论观念混为一体,形成了以维护统治阶级政治次序为核心的服饰理论体系。

三、中国服装史课程中艺术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

1.理论讲授,启发思维。理论讲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学习中国服装史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准确简练的描绘、陈述,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而启发式教育将学生作为认知过程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讲授与启发思维的结合,发现、发掘学生的潜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批判和吸收中国服装史中优秀的艺术精神,在设计中实现本体价值,进而促进服装设计事业的发展。

2.情景体验,深入讨论。中国服装史讲述的是年代久远的服装造型,古人的思维也与今人大有不同,教师可以借助展现和模拟等方式创造情境、图片或影像,贴近生活,具有现代气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从中去体验、感受。课堂是教与学的纽带,通过教师的引导,设疑进行讨论,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3.拓展延伸,实地考察。中国服装史课程是具有开放性的,教材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应该开阔视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以成都为例,有纪念唐代诗人的杜甫草堂;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汉代礼仪、舞乐、宴饮等风土人情的琴台路等都是学习中国服装的优秀资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内容来讲解中国服装史,课堂教学生动而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以艺术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服装史课程建构的意义总的来说,中国服装史课程中的艺术精神教育,使学生能继承和发扬、批判和吸收中国服装造型的优秀典范,并能古为今用地弘扬中国古老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服装的发展特点、发展认识规律,结合影响其发生的艺术精神,开阔视野,提高修养,培养对服装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更进一步适应现代服装设计的需要,使中华艺术精神的精华积淀在服装设计的表现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