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环境工程论文
作者:胡玉平 谭春萍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高校
1引言
工程测量课程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和施工测量,其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实习三个方面[1]。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和施工放样等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根据1998年8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环境工程作为引导性专业目录,也间接地划归为与土木工程有关的相关专业,所以国内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也都开设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程测量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都要以测量技术为基础。鉴于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环境工程作为非测绘工科专业,其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归纳如下:
2.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直观性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延续“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及信息量有限,形式呆板,且费时费力。这种方法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适用,但对测量仪器、测量操作方法的讲解,缺乏立体直观的效果,很难让刚开始接触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其操作。
2.2教材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专业要求传统的工程测量教学,其教学内容都集中在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和地形图的测绘基本知识,这些章节占用学时过多,而管线测量等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恰恰这部分内容在本专业经常要用到,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专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2.3教学仪器陈旧,教学与实践脱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测量实验仪器却没有相应增加,并且大多还是旧式的水准仪(DS3E型)和经纬仪(DJ6E型),这些旧仪器只能开一些水准仪、经纬仪的简单操作实验,而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
2.4测量实习场地简单,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习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意选取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更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实习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因数据不准确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5课程考核方式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普遍的考核方式是按大纲要求选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和简答等题目,进行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书本知识,而没有注重知识运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很差。
3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工程的专业特性,从2005年开始,广西民族大学化工与环境教研室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作了几次修改,从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等环节作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具体如下:
3.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时数,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结构,在整体内容上,不需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注重实用性。比如环境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可作如下安排:第一部分为普通测量技术,是测量课程的基础知识,为工科各专业方向所通用;第二部分为应用测量技术,是环境工程专业方向的应用测量技术,使测量技术与各种环境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以达到工程实用能力培养的目标;第三部分为现代测绘技术,是对传统测量方法的提高,以利于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展观点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3.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CAI课件、录像、工程模型等手段,很多工程测量操作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及图像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有效解决教学新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的矛盾,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又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我们在“地形测绘”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时,可以借助录像资料、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操作步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采用闪烁技术模拟教师讲解图示图例中的地图注记的种类、地理坐标、交通网等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
3.3加大实验设备投资,突出实用性实验仪器不足、设备落后是大部分高校非测绘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要求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仪器数量、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外,教师在安排实验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最实用的测量技能,合理地选择实验项目是关键。例如,对测量最基本的实验项目: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而对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碎部测量可以删去不做。此外和环境工程专业结合密切的管线测量与放样的实验,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工地上常用的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
3.4尝试校企合作,建立规范实习基地为有效地检核学生实习的成果,本课程教师就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利用取得的测量成果资料,建立符合测绘规范的校内实习基地[3]。例如角度测量实习场地可布置在开阔地带,并在高层建筑物上设立多个观测用的目标点,精确测定它们构成的水平角值,以便于检核学生的测量质量;距离测量可在较直的校园道路上设立基线场,以便光电测距的检测,也可用于学生实习仪器的检核。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实习的质量。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实习场地一般应设置在范围较大、地被覆盖较少的开阔地区,以便布置多个固定水准点和导线点,形成多个水准闭合环和导线闭合环,并尽可能具有真实性。或通过与大型施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集中实习,这样有利于指导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实习,提高学生实习的效果。
3.5改革考试方法,实行技能鉴定标准化考核可分两大块: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主要是笔试,考核内容为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基本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实际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即经纬仪测水平角、水准仪测高差以及综合操作能力。课程考试方法可按如下方式: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占20%,课内实践考核占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考核成绩分三个级别:优秀、合格、不合格。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继续安排补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种考核办法,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能力训练创造了更多机会。例如,角度测量考核内容是经纬仪的安置,并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进行一测回观测,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在考核过程中教师进行计时,检查对中、整平、瞄准目标、读数、计算等步骤的完成情况以及结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以此为依据来评定成绩。通过这样的考核,可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