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正文

裕固族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思索

2021-4-9 | 基础教育

本文作者:安维武 蔡世宏 单位: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

一、引言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区域间和区域内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主要指县域内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5个民族,总人口3.62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43万,占67.1%;少数民族人口1.96万,占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兼事农业的农牧业县。2010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4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全县现有学校15所,其中城镇学校4所,农牧村学校11所;寄宿制学校11所,占学校总数的73.3%。1997年基本实现“两基”目标,2009年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大量的实践表明,当一类教育已经或即将进入普及阶段后,要加快普及进程,必须实行均衡发展方略。”[1]因此,研究民族地区县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对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基础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成效

(一)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教育投入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推行,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肃南县于2004年撤销了乡镇教委建制,2005年全县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县级财政逐步成为教育支出的主要渠道。2004年财政预算内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8.5%,2007年提高到20.52%;2008-201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占50.03%。并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拨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办法,使教育经费来源及经费控管规范化,为教育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征收教育附加费是国家为发展基础教育而制定的一项特别扶持政策,也是财政预算拨款之外的主要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由上表可以看出,2008-2010年,全县城市教育附加费收缴率为115%,使用率为102%,收缴率和使用率均高于应征数额及使用标准,说明肃南县不但将城市教育附加费全部用于教育,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二)广泛推行助学惠民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保证所有学生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与公平。作为一个农牧业县,群众的贫富差距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要使弱势群体都能“有学上”,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为了不让每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肃南县广泛推行助学惠民政策,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推行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三免两补”(免学杂费、免课本费、免寄宿生住宿费,补寄宿生生活费、交通费)的十五年免费教育;推行优秀大学生奖励、贫困大学生救助工程和学生“营养工程”(县政府为全县所有在校学生每天提供一杯鲜牛奶),不断缩小因贫富差距而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解决了弱势群体的上学问题,使教育普及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另一主要“瓶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使牧区群众子女“上好学”,肃南县根据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牧民转场放牧具有流动性的实际,采取了调整与建设相结合措施。自2004年始,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小集镇建设和牧民集中定居等工作,稳步撤并了部分办学效益低、学生少的教学点和村小学,全县学校数由当时的43所调整为现在的15所,撤并率达65.1%,形成了“一乡一校”的格局。同时,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先后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300多万元,建成寄宿制学校11所,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8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9.8平方米。县财政共筹资1160万元,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图书仪器装备工程,为各学校新增图书38000多册、仪器设备18000多台(件),使全县小学生均图书达17.7册、初中生均图书达23.2册,教学仪器配齐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基本实现了城乡学校教学装备和硬件条件均衡化目标,奠定了全县基础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肃南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2007年以来,积极推行“校长选聘负责制、中层干部竞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校内绩效工资制”[2]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五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管理人员选聘制,完成了两轮中小学校长聘任,促进了学校精细化管理。坚持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凡进必考”的用人制度,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引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逐年培育骨干教师65名,市、县拔尖人才12名,陇原名师1名,县级名师11名,优化了教师队伍。落实推优奖先和乡镇教师补助措施。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表彰大会,表彰成绩优异的教师和集体。每年设立10万元的高考奖金,用于奖励高考功臣。2011年起,由县财政每年拨专款为各乡镇教师按照地域远近每月发放50~110元不等的交通补助费。加强对口支援和教师培训工作。在落实全市对口支援的同时,实施县城和乡镇学校互派教师的双向培训制度,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67人次的校长培训和760多人次的教师全员培训,城乡教师的差距不断缩小。我们对全县城乡教师的学历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到了样本总数的70%,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到了样本总数的100%。这个结果说明,作为一个县级单位,它的师资力量相对于同类农牧地区而言是比较强的。[3]

(五)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求。全县各学校按国家规定设置教学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谋取教学质量的提高(见表5)。2007年以来,全县共有33项科研优秀成果获省、市级奖励,研发并正式出版了校本课程3套,少数民族校本课程《裕固家园》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根据少数民族少年儿童能歌善舞的特点,以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成立艺术和手工制作等课外兴趣小组,开辟学校艺术教育园地,发展学生特长。并结合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教育的特点,在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幼儿园和小学开设裕固语、藏语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掌握本民族语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2009-2011年,肃南县小学德育合格率达99%,小学和初中体育合格率达98%,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5.1%,高考录取率达91.3%,对一个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县来说,说明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另外,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各学校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安全管理,将学生的在校学习、饮食、住宿、课外活动、心理健康、离返校安全等各个细节全面纳入学校管理和考核内容,共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22名,军营警营校外辅导员40名,连续五年保持教职工零违法,在校学生零犯罪,学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