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础教育
本文作者:林海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计算机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的认知,并了解基本常识;另一部分是计算机软件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体现为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这样的教学体系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也没有按照高职院校一贯坚持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进行改革。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求,培养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的办学特色,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特征的教学新体系。计算机基础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都快,其课程的特点注重实际操作,过去的那种以讲授为主的理论课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能胜任新的要求的,所以,为了改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对象在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来自城市地区的学生,他们普遍在小学或中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来自农村的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匮乏一些。这在一定程度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组织实施带来了困难,目前采用的以班级或专业为基础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得在教学难度的确定上难以确定,不利于因材施教。一方面,对于入学时已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学生而言,许多内容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许多内容又相对较难,跟不上进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也间接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针对性差。
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对象分别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二者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必然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上的教学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在操作层面上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目标的区分存在有一些现实的问题,其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他们在有意无意中以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替代非专业学生的目标,并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增加理论知识内容和难度;其二是计算机非专业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没有较好的联系起来,较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计算机工具的要求开展教学,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实践操作和训练缺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训练,然而,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安排。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偏少,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比很难超过1∶1。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思考性、记忆性”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实训目标,并配有实训作业,导致实训课程变成上网课,学生在机房更多的时间是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实训课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职业教育目标错位。目前,各职业教育院校普遍把通过某种形式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教学目标。把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等同于社会上的等级考试,因此考试通过率也就成了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虽然学生获得一张证书。对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根本上来说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掌握,限制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只注重学生考试通过率,而忽略了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培养,因此形成了,高分低能等现象的出现。大部分学生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培养方式不正确。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应该是面向企业社会一线、基层的生产、操作、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操作动手能力应是其专长。而职业院校未能以此进行人才培养,而使其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缺乏职业技术型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致使其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另外,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特色。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极少能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知识容量、素质水平、领悟接受能力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滞后于各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策略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计算机的学习与其他专业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兴趣基本上决定了计算机学习的好坏,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直接原因。计算机体系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思考之后得到的结果,如果没有一点学习的主动性或是学习的兴趣,那么学好计算机基本不太可能。所以高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育和培养,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计算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个人在今后学习、工作和发展的良好习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职业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改变考试的模式。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在考试时,不但要进行笔试,还要进行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即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都可以建立专用试题库,使考试更规范化,尤其是上机考试,还要编制出专门上机考试系统,考试系统根据每位同学的学号随机组题,在机器上现场完成,且限时完成。通过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的结合,才能基本全面反映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达到培养人才的目地。加快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了解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学生就业需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编写计算机基础教程,确保教学内容紧扣时发表展步伐和社会需要。突出教学重点。教学课程内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约占60%的课时在专业机房中进行演示教学与训练,另外40%的课时大部分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