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础教育
本文作者:雷静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1当前我国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
早在1996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化,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需要各种手段与教学方法,其中创新教育便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创新的沃土.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重视教育.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其目的就是为知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教育.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祖国未来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基础教育入手,全面贯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目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2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对创新教育重视度不够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齐力配合,但目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不足.首先在家庭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理念错误.多元化社会竞争和两级分化收入的冲击,严重的影响到了家长只重视子女分数,而忽视了寻求创新教育的心态,他们唯恐创新教育会影响到子女的应试考试知识的学习.第二,内容错误.他们只重视子女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子女的心理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三,方式错误.有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主要以溺爱或压制两种方式,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会给子女产生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抑制了子女创新思维的开发.从学校方面来说,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表面上做创新教育工作,其实只是流于形式.某些教师“放羊式”的教育教学又是严重的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社会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特点,社会风气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这一些消极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青少年纯洁的思想.这都潜在的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开展.
2.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造成了学校、家庭仅以传授知识教育为中心,只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科考试,而忽视了学生自身智力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课程制度的统一,僵化也难以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另外,学校又为了迎合社会、家长的需求,不注重素质教育,只实施应试教育,只注重对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灌输,强化文化教育,弱化德育,美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忽视了学生自身其它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性.学校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符合主流的东西禁止遏制批判,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素质发展单一,从而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能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为了应付教学评价,完成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题海战术”,造成学生课程作业负担过重,其个性和身心健康受到压抑,不利于身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2.3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的培养不当
我国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来看,缺乏对新知识的探讨和思考.在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抑制了他们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由于教学课程体系的缓慢发展,出现了课程内容标准单一,结构不合理现象.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反映课程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不能及时跟上科技发展速度,特别是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又过于密集且缺乏针对性,并与之学生生活和实际相脱离.并且课程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单一的以必修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造成学生对课程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的限制和险隘,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只以教师为主导,只考虑教材、教法,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人风格,又由于知识结构老化,一些老教师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改革,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只以教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太程序化而不注重灵活性,毫无新意,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下降.
2.4部分教师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不足
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目标单一,只重视升学和分数,教学内容则偏于与升学考试相关知识,学校为了达到教学评估目标,教师则成为提高学生分数的“铸造品”.另外,部分教师由于多年教学经验,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应试教育教学,不注重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实行讲授法、记忆法、练习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及其不利的.然而,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需要创新,但是由于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同时又担心创新教育实施的不系统、不全面,完成不了制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了他们在教学创新上只能力不从心,望而却步.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正确的心理态度,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评价奖励优等生而忽视批判差等生,这种不平等的教育观念都抑制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动脑性,不利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3.1树立新的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作为国家建立教育思想体系的一种走向,是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要实现创新教育,必须从创新教育观念着手,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废除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确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点.其次,在教学体制和评分方面,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现象,侧重转向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改变单纯以分数为重心的现象,力求选拔方法、评价标准、考试机会多元化.再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克服过度保护孩子的溺爱倾向,也不应以学生的分数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而应注重孩子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点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决定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价值取向.最后,学校和社会需要改变对于老师认可度的观念.社会不应该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好坏,学校也不应该仅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老师的优劣.社会应该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毕业学生的社会贡献或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评价学校的优劣.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发生改变的时候,社会和学校对于老师的要求自然也会改变,从而迫使老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中融入更多的创新思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