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传播学论文 » 正文

传播学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研讨

2021-4-9 | 传播学论文

作者:宋振文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大学是新知识、新观点、新视角和新技术的摇篮,是社会高端人才培养的园地与人类发展的精神灯塔,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辐射及创新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基地之一。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一、从传播学视野开展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实效

我国学界近年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多视角的广泛研究,从研究内容维度考察,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西方国家品格教育的了解和推介;二是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特点、途径、理论基础和对策等进行了探讨;三是对核心价值认同路径进行了探索。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学术界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教育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尝试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传播学研究范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王子蕲《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传播方式创新》(思想理论教育,2010)、顾晓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有效传播———一项基于本科生的实证研究》(前沿,2010)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研究》(前沿,2010)、黄金魁等《大众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路径》(唯实,2010)、陈笑春等《电视社教节目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当代传播,2010)等。学者们认为,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传播学研究范畴,并不是人为的撮合,它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路径,是核心价值教育学科属性与社会功能耦合的自然要求,是回归教育本原的需要。遗憾的是这类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仅有的少数成果也主要集中于对价值传播路径的探索,在传播媒介方面也主要集中于互联网领域,对信息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受者的研究成果不多,系统探讨核心价值传播的著作更是少见。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视角,特别是传播学视角,利用传播学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美国学者约翰•埃利亚斯曾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1](P56)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复杂问题,只从教育学科进行研究也是十分片面的,落实到教育领域,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目前价值观教育的失效性非常明显,这种失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受教育者对这种价值观教育方式比较反感;二是对价值观教育后内心对自我要求的自觉性不强。究其原因,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错位及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仅局限在教育领域,甚至就局限于学校教育,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对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规律性、复杂性及实效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价值主体的自主性尊重不够,对文化和价值多元化时代、传播全球化时代、文化符号消费时代的特点认识不足,对传播在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重视和研究不够。

所谓传播学视野是指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传播学视野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就是要利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涵、特性、组成要素、传播内容、编码译码、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受者等进行宏观学理梳理;就是要对信息时代,如何将规范性、概括性、随变性比较强的文本话语范式转化为社会大众容易接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开展研究;就是要适应多元文化和大众传播时代要求广大教育者尊重大学生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的需要,综合运用传播媒介、整合传播途径、掌握现代传播技巧,在传播策略上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熏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使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从传播学视野开展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传播、内化、实践的特点,跳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某些思维定势,运用传播学相关原理分析和解决价值观教育中的低效现象;而且有助于减少因学科细化导致问题研究失真的概率,提高价值主体的自主性。因此,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等教育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科学凝练核心价值观,使之易于识记和传播

中国汉字的特点,决定了简单、经典、易懂、易记对传播理念的重要作用。唐诗、宋词及古代一些道德准则能够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简洁、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广为传播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表述要明确、精简、易懂、易记。只有表述经典、易懂、易记,并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传统习惯,才能更好地传播、持久地传播。我国古代以“仁、义、礼、智、信”统称的价值观话语,西方社会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统称的价值观话语,因其简明扼要而被广泛识记和传播。所谓“凝练”,就是要紧凑、简洁。这不仅要求文字简短,而且读起来要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体现出一种力量之美、情绪之美。凝练不仅是传播时代受众的呼声,也是传播者争取受众的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成简明、易识、易记的核心价值观已成学界共识,但就如何凝练和表述却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韩震教授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在经过了初步发展的阶段以后,面临着理论深化和如何走向大众的问题。他特别指出,为了宣传群众,动员人民,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价值取向,凝练成为“民主、公平、和谐、进取”这几个核心的价值观。认为,“民主、公平、和谐、进取”这几个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集中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又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容易为群众所理解、所铭记,且其形式和内容是直接统一的,指向性明确,不会在传播过程中流变成为单纯的形式、空洞的口号。另外,这些价值观念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绝大多数人所珍惜,易于为人们所感受、所体验、所接受、所铭记;易于用来感召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这样可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目标的话语简洁性,从而有利于感染群众、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强化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促进公平正义之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撰文认为:[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应体现“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科学精神,可以细化为“自由集体观、民主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仁信观、富强和平观”,并可进一步浓缩为“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富强”五个词。2011年2月25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题为《凝练核心价值观是时代重大课题》的文章,对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张剑就该问题的专访指出,综合我们党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具有以下基本要素: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文明和谐。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韩庆祥对近年学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表述进行了小结,[3]认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本、公正、民主、和谐”;“共同富裕、公正民主、科学文明、人本和谐”;“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集体主义”;“共享共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等。其中,人本、民主、公正、和谐是强调最多的。他认为,凝练要达雅。我国古代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我国“五四”运动时期讲的“科学”、“民主”,法国大革命时期讲的“自由、平等、博爱”,新加坡讲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协商共识、宗教宽容”等,对我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启发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既要具有深厚底蕴,又要鲜明生动;既要利于记忆,又要便于传播;既不要过于直白,也不要难以理解。目前看,用两个字和4个字表述的比较多。认为,1个字难以涵盖丰富的内容,3个字无法表达完整意思,2个字、尤其4个字能兼顾各方,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他认为,凝练,既便于记忆和传播,又具有现实针对性,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利。他强调指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于记忆的形式是必须注重的,但具有政治意义、学理基础和实践价值的内容是更为关键的,不能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此外,一些专家学者还就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理解维度、凝练原因、遵循原则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成易于识记和传播的核心价值观是必要的。这些凝练的核心价值观,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内容,又要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于识记和传播,并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能被大众认可和遵循。只有这样,最终确定的话语,才可以通过教育、宣传、文化传播等方式反复作用于大学生,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