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类论文 » 正文

电视新闻栏目的产生及影响

2021-4-9 | 新闻类论文

作者:魏星 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央视改版概况

从2009年7月开始,央视改版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改版力度最大的,就是新闻频道以及新闻类节目,早、中、晚多档重要新闻纷纷变脸。先是《朝闻天下》的新形象主播胡蝶、大号滚动字幕、蓝底黄字等,然后是《新闻联播》小范围撤销会议新闻,再到新节目《24小时》《环球视线》的评论员等,都是坊间热议的话题。央视风格十年不变,在观众心中,很多重要的新闻节目俨然已经定格。而此次的改版,且不说《朝闻天下》等相对“新生代”换血,就连老牌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也热闹非凡。《朝闻天下》改版打头阵。26岁的美女主播胡蝶出镜,滚动字幕字体变大,色彩用更鲜艳的蓝色,多采用关键词加短语的结构,播报内容相对轻松,并引入一名特约评论员。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和晚间档资讯类新闻《24小时》播出。不难看出,改版后的节目,包装意味浓重,然而内容构成的改变却显得更有分量。加大了新闻的信息量,新闻资讯的时效性加强,国际新闻比重更大,并且大大增强了评论的力度。全天各时段节目随时加入评论元素也很是抢眼。

具体新闻节目解读

《新闻联播》———受众的抵制性解读。《新闻联播》一传改版便纷纷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关注度之高,也表达了中国百姓对这个曾经的王牌节目的复杂感情。1991年,“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新闻联播》的宗旨与特质。在上世纪的整个90年代,中国家庭晚7点的固定节目,恐怕就是全家三代围坐在一起看《新闻联播》了。然而由于时代变迁,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之十年不变的老面孔,《新闻联播》逐渐失宠,观众群大量流失,尤其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这一观众群,也就直接导致节目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受众的“抵制性解读”由此可见一斑。美国学者约翰•菲斯克有论,“当新闻常规与人们‘解读’社会体验的常规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抵制性解读”。“新闻常规和解读社会体验的常规之间关系是互动的:那些持不情愿或抵制态度的观众,不可能接受强加于他们的选择和报道新闻的常规及其所传达的意义。如果人们以一种怀疑或愤怒的态度解读新闻,就可能解构新闻的常规,并把新闻的意识形态操作非神秘化。”①也就是说,如果受众不再相信耳朵里听到的,或者对电视播报的内容持怀疑态度,那么就有可能解构新闻的常规,并且容易看出新闻背后意识形态的主观输入。

《新闻联播》的会议新闻偶尔会消失一天,也增加了更多轻松和娱乐的成分。但看看受众的反馈,似乎并不买单。学者展江曾表示:“轻松和包装不是出路。”暨南大学的谭天教授也曾在接受采访中提及:“《新闻联播》的调整并不在于怎样让它娱乐化,而是怎样让它新闻化。……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也可以看出,新闻节目有没有人看并不在于它是不是很娱乐,而在于它有没有新闻……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个更注重公共利益的《新闻联播》。”②《朝闻天下》《24小时》《国际时评》———新闻分类背后的意识形态控制。《朝闻天下》改版打头阵,除了外表更鲜艳外,内涵也显得更丰富。改版当天的《朝闻天下》即引入一名特约评论员,与演播室主持人之间做互动评论,并且针对不同的新闻请来不同的专家点评。另外两档新栏目亮相也是看点。22:30,由水均益主持的唯一一个直播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播出。内容简洁明确,也增加了很多时尚元素。水均益在解读新闻背景时,画面的左边会出现3至5行关键解说词,节目中3位特约评论员互相切磋。之后是23:00晚间档资讯类新闻《24小时》。主持人李小萌和邱启明在播报的过程中,也穿插几句简单的评论。

这三档早、晚间重要时段新闻,重资讯、重评论、重价值。在新闻报道上,明显参与了意识形态的操作,也再次印证了把关人理论,新闻有一个被挑选的过程,往往是重大事件,或者具代表性,或者是打破常规的事件,因其本身的价值而被选中。那么这三档栏目的内容,作为资讯类新闻以及国际新闻的报道,是如何被把关人挑选出来的?“新闻讲述的是过去24小时中发生的重要事件。”③这个简单的定义也引出了下面的矛盾。虽然新闻事件似乎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对事件的报道和对重大事件的选择,显然是文化行为。新闻要首先努力做到,把文化秩序强加给“现实”的多形态性。新闻的文本始终努力把各种事件及其可能蕴涵的多种意义限制在自己的常规之中。新闻和其他电视形式一样是有常规的;新闻的常规有强大的约束力,而且不受质疑,因为专横的截稿期限对新闻的要求是快速高效,而这一点只有常规才能保证。④菲斯克认为,“产业新闻”和“国际新闻”的分类是用来把报道加以归类,然后把它们纳入新闻播放的规范化顺序之中。

归类是新闻用以掩盖其社会性的表现过程的策略之一,新闻标榜自己是客观的,是受“现实”驱使的。把新闻分类以及其后对它的切分,是一种试图控制并限制社会生活意义的策略,也是一种把西方资产阶级利益变成“自然”常识的策略。这样一来,“产业新闻”和“国际新闻”看起来就像是基于自然的经验性分类,但这种分类的操作使得意识形态意义自动渗透进节目。节目的叙述、观点、态度等,每个环节的巧妙处理,都使得大多数受众在收看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理念。

改版后频道的栏目构成。从节目的调整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央视新闻频道改革后的大致轮廓:多档新闻资讯类节目轮流交替上阵,其中,新闻是所有栏目的共同特征。电视新闻类节目受到节目编排人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电视新闻作为最复杂,也受到最广泛研究的电视类别,正是代表了媒体的一些本质属性和特点。

总体来说,电视新闻是一种地位较高的电视类别。西方社会有一种说法认为,新闻所标榜的不受政治和政府机构干预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是民主得以运作的基本前提。在美国,电视公司在申请经营执照延期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新闻和时事节目来证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除了报道事实信息之外,新闻也是一种商品。采集、传播新闻代价高昂,所以必须造就一个规模和成分比较合适的观众群来吸引广告商。所以,“新闻是印在广告背面的东西”。时段、档期、频道等均是判断栏目重要程度及其价值的指标。央视改版后,从上文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开心辞典》《非常6+1》等娱乐性节目从经济频道转至三套文艺频道等。《东方时空》时长由30分钟改为1小时,时段也放到了20:00至21:00的黄金档,并且从一套综合频道移至新闻频道。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的《东方时空》不再是六七成的《新闻联播》和《共同关注》,而是强调了增强对突发新闻的报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