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闻类论文
作者:曹菲 单位:陕西汉中洋县电视台
(一)何为地方电视节目“本土化”?
地方节目“本土化”就是充分利用好本地域的资源优势,并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生、民风、民俗,融入到整个节目经营制播中,使电视节目吻合受众的口味,从而增强受众对其认同感和亲近感,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如何挖掘本土电视新闻的新闻资源
1.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以平民视角报道新闻
洋县电视台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常常坚持以老百姓的眼光来寻找报道的新闻点。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统一起来,抓好结合点,突出“新闻性、针对性、信息性、贴近性”,发掘老百姓关心的新闻。以前,我们也设专栏对地方本土文化进行专题报道,如《革命胜地华阳镇》,《龙亭蔡伦墓祠》、《汉上名刹———智果寺》等,不但使观众了解了厚重的文化历史,同时就此形成了具有我们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2.凸显地域优势彰显资源特色
利用地域优势可以让电视与观众距离更近,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地方电视台的记者编辑一般都是生在本土、长在本地,对本地的文化习俗、民风、民情都十分的熟悉,这为地域性新闻资源的有效挖掘更具优势,又可以使得所传播的信息对观众具有亲和力。而我们洋县享誉世界的国宝朱?、洋州百年酒业、纸坊礼花炮生产都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潜力,这就需要我们地方电视台大力宣传报道,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在其它地区声名鹊起的经济品牌。
(三)如何做好本土化新闻节目
1.选择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题材
从近几年洋县电视台的新闻来看,更多的报道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了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开始关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及讯息。在《牛哥说事》、《感动在我身边》等栏目中,把更多新闻事件的主人公锁定在普通老百姓身上,这种贴近百姓的电视新闻节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更多地体现了电视文化里的人文关怀。洋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百姓生产生活。领导定期进行民意调查,了解最近一段时间观众想看什么样的新闻,对近期的节目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收集意见之后,好的保留,不好的改善,这样有力的保障了节目质量,更突出了节目的时效性、权威性、公开性与互动性。比如洋县新闻中一期新闻特写:《农民群众喜赶“科技、文化大集”》,在乡下,农民一般不上街、不逛店,只有在规定的某一天去镇上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叫“赶集”或者“逢集”,这一天小镇热闹非凡,一家大小全部出动,买商品的在砍价,碰到熟人的在唠嗑,小孩子都激动的跑到饭馆去吃好的。这不,县上的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了,村民们也跟“赶集”一样全家出动,这次吃到的可是精神食粮,不但学到了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还增长了医学常识,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有效快速发展打下基础,这“集”赶的值!
2.深入挖掘传承文化
洋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为“汉江明珠”,今称“朱?之乡”,这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景绚丽多姿,众多历史文化、文物、遗迹闻名于世,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令游客流连忘返。多年来,洋县台在挖掘传承洋县文化上不遗余力,尤其在挖掘本土人物、名人文化和民间艺术方面卓有成绩,策划制作的《朱?的守护者———任万枝》、《只研笔墨作春山———访洋县籍画家高欲德》获得全市电视节目参评一等奖,《开明寺塔》、《民间艺术———木偶桄桄戏》获得市二等奖。
3.新闻的叙事风格采用口语化
在新闻的创新上,坚持从原稿挖掘新闻价值和表现实力,多用口语化、通俗幽默的语言,读起来比较流畅,严肃的新闻立刻传神会意地突出事件中的人情味、趣味性,使报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无论是主持人由播新闻向说新闻的风格转变,还是在节目中朴实自然的解说语言,这种平民化的叙事风格更多的是从老百姓的接受习惯角度考虑,更加让人通俗易懂。
4.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自从90年代洋县电视台诞生之后,从广播到电视,形式不断创新变化,再发展到今天,节目表现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丰富,节目风格已呈多元化。除单一的《洋县新闻》以外,开设《新闻大视野》作为对新闻小故事的延续和深入,来满足观众对资讯的深层次的需求。坚持“本土化”特色使各地方电视台更加贴近市民,贴近生活,在收视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完成了“传递政府声音,反映市民心声”这一媒体所承担的使命。地方台新闻节目,说到底,就是以节目的形式服务于当地百姓,充分发挥新闻的接近性、服务性。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新闻本体的回归和强烈的人本意识,它力图建构起本地民众对自己所在地域的认知。在这里,我们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观众,地方电视台只有抓住优势,立足本土,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本地资源,同时做到新闻民生化,不断提升新闻节目优势。在找到适合当地栏目发展的同时,更新理念,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出地方新闻品牌栏目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