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发展论文
作者:肖勇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稀土被誉之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永磁材料、荧光材料、贮氢材料、激光晶体、超导材料等行业,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资源相对丰富,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的1/3,尤以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但目前,江西稀土产业尚未完全摆脱无序开采、粗放经营模式,资源性低端产品占国际贸易量的90%,这对于稀土这一具有战略性发展意义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美国稀土储量虽占世界13%,但长期以来其稀土产量为0,主要是从我国进口。因此,如何更为科学有效地发展江西稀土产业,使资源利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我国稀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保持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战略问题。
二、江西稀土产业现状分析
1.产业集聚的优势分析。我国稀土资源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江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南方稀土资源省份所具有的104个采矿权证中,江西就有89个,并且88个集中在赣州。赣州稀土具有配价全、品位高、易提取、放射性低、经济价值大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稀土战略资源结集地。经过多年发展,江西稀土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采、选、冶、加工应用的产业链。赣州2010年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49.59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3,并首次超越包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产业集聚优势已成格局。赣州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11年1月,国土资源部决定在赣州设立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总规划矿区面积达2534平方公里,涉及7个稀土主要生产县。因此,进一步优化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江西稀土工业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如跨国公司的国际资本、国家有关财政扶持资金、创业资金、贷款担保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及民间资本,通过收购和兼并,使企业的资本规模逐步扩大,资源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使企业获得了大规模生产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效益。如果在赣州稀土产业链上以优势企业集团为核心,形成稀土资源开发、稀土分组分离、稀土冶炼、稀土终端运用、环境综合处理等五大环节所组成的生态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建立以集团公司为龙头的生态工业园,其产业集聚所形成的经济优势将进一步彰显。首先,抵御生产经营风险。稀土行业前期投入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大量的流动资金,期间还可能遇到国际市场波动及汇率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化等情况,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大企业集团在市场上更有话语权,从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增强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江西现有稀土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单个企业单打独斗,不利于资源集约化发展,往往形成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局面。通过资源要素的大规模集聚和优化组合,可增强技术力量,促进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形成达到规模经营和相应技术优势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
2.技术滞后的劣势分析。江西稀土产业到目前为止初级产品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使稀土产业资源外流、效益不高,如钕铁硼强磁材料的主要原料-金属钕产量,江西在全国占50%以上,却在浙江宁波形成了我国稀土强磁企业群。随着技术的提升,以资源为核心的产业竞争能力必将被以技术为核心的能力所取代。因此,江西稀土产业的发展必须走高技术成长路线,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重组与变革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与生产工艺流程,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能力的新的产业结构。从产品角度看,高技术化产业的特征表现为产品链的延伸和产品线的扩展。作为稀土产业链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市场:即稀土原矿产品市场,混合稀土产品市场,单一和高级稀土氧化物及金属市场,稀土高技术材料市场,如稀土永磁材料、荧光材料、贮氢材料、激光晶体、超导材料、磁致冷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以及含有稀土材料的器件市场。例如计算机中的音圈马达、稀土镍氢二次电池、汽车尾气净化器等f.终端应用市场。如稀土电动汽车、计算机显示屏等。
从近年江西稀土产业的发展来看,产品正在从前三种市场向第四种市场发展,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稀土产品的附加价值呈增高的趋势,这也指明了江西稀土产业技术升级的方向。在企业内部,伴随着原有产品的成熟,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技术发展,以高技术化推进整体规模的扩大和效益提高。要促进江西稀土产业的升级换代,必须以国家设立首批国家规划矿区为契机,同时抓好大集团公司的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制度和配套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联合江西几所大学及国内其他著名高校,探索技术在企业内部交易的机制,加快成果产业化。利用“产权激励”和“效益激励”模式,造就技术富翁,把科研成果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要通过技术成果入股、技术产权分红的模式把科研和开发结合起来,实现双赢。要通过效益激励,进行科研成果效益分成,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为生产力,创造更大价值。
三、生态工业园的经济理论分析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模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20世纪90年代,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开始在发达国家渐成潮流。从宏观层面的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立法,到中观层面的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再到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管理实践,生态化发展模式具有循环性、群落性、增值性、信息共享性、广泛性的特征。循环性表现为: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以期实现零废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