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发展论文
作者:熊春林 黄正泉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研究文化及人类所处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生存智慧。人—农村社会—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文化生态是农村社会存在的历史文化基础,农村社会相对人而言就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长株潭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被誉为“鱼米之乡”。经过历史的演变,长株潭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文化的转型,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与失衡。长株潭农村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良好文化生态的构建,文化生态是长株潭农村的“软件”。没有良好文化生态的长株潭农村发展只能是畸形的发展,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没有长株潭农村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整个长株潭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为了回应世纪之交的“三农”危机,在“中国农村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社会发展进行了学理探讨和对策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①林毅夫提出的“新村运动”[1];②温铁军提出的“新乡村建设”[2];③贺雪峰提出的“乡村文化建设”[3]。前2种观点都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只是形式主义经济学与实体主义经济学的差别。贺雪峰则认为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是重建农民生活方式,恢复农民生活的主体性价值。这彻底摆脱了单纯的农民增收这一思路的局限,由注重经济建设转向了注重社会和文化建设。
长株潭农村发展是一个文化生态问题,国外学者对文化生态问题研究比较早,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①斯图尔德和罗伯特•F•墨菲从环境与文化双向互动中研究文化生态;②拉帕波特和埃仑将系统论纳入文化生态学进行研究;③M•阿赫蒂萨里把人化环境与信息环境作为文化生态环境进行研究;④文化生态学发展出了许多分支学科[4]。国外学者对文化生态的研究成绩显著,富有启迪性,但可借鉴而不能照搬。生态智慧并非一种“域外价值”的强行移植,而是文化本身所有的生态性质之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以文化生态为题的研究成为了热门。国内许多学者不仅从学理上探讨了文化生态的内涵[5-6],还认识到农村发展与文化生态内在的关系,关注着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恶果,如文化生态恶化会腐蚀心灵,败坏风俗,伤害人性等[7-8],从而呼吁建设良好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与文化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今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加快和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推进,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长株潭农村的研究日益增多,不仅进入到了理论的深层次,甚至超越了理论上的诉求,进入到了实践层面。但是就目前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的研究而言还刚开始,甚至说还是从这里起步。现在对长株潭农村发展的研究主要囿于:①城乡经济统筹;②长株潭农业一体化发展模式;③长株潭农业产业化;④长株潭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构建;⑤长株潭劳动力转移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经济发展而言,而对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存在状况、建设内容、发展对策等还未进行研究,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的整体图景还没有描绘出来。研究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发展战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开拓性。
2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的基本构成
文化生态是一个系统,系统必然由一定的层次构成。文化生态包括科技水平、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社会组织、社会思想等。文化生态的这些内容又可以概括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可以细分为以下6个方面。
2.1物质文化长株潭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湘江下游,地域开阔,生态条件好。早在神农炎帝时,长株潭就发展原始农业,春秋战国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长沙,楚之粟也”。出土的马王堆汉墓表明,秦汉时期长株潭农业发展水平较高。隋唐之后,长株潭农业发展逐步赶上全国水平,并占据一定地位。如今湖南是农业大省,长株潭是湖南农业生产的发达区域。长株潭农业的发展为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人文精神长株潭文化“孕育于炎舜时期的苗蛮文化,萌芽于荆楚时期的骚辞文化,形成于两宋时期的湖湘学派,成熟于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9]。它的人文神突出表现为“敢为人先”的积极“入世”思想、“致知力行”的“经世”理念、“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
2.3风俗习惯长株潭农村风俗习惯是基于其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表现在生产生活中。如长株潭人嗜吃辣椒、爱嚼槟榔等。
2.4宗教信仰长株潭作为楚文化圈中的一个文化龛,巫鬼文化浸润犹深。长株潭人最初的宗教信仰就是尚巫信鬼。佛教是长株潭人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其中有少数长株潭人信仰道教、伊斯兰教。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基督教、天主教逐渐传入长株潭,并成为部分人的宗教信仰。
2.5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既是文化生态系统的深层内容,也是连接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纽带,内在地规定着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成为衡量文化生态系统建设水平的标尺。在长期的实践中,长株潭人形成了“霸蛮”、“争斗”、“经世”、“践行”等传统的思维方式。
2.6红色文化长株潭作为“伟人将军故里,红色革命地区”,有着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长株潭红色文化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长株潭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株潭农村文化生态系统必然存在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生态文化与反文化生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长株潭农村发展必然具有负面作用。因此不仅需要用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更需要重视它们之间和谐共进的存在方式与发展方式,构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适应长株潭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长株潭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最终实现“新人”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