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精神文化论文
作者:郭文强 庄天慧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第一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岁~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数量上已超过1亿人,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成为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人的根本问题就是生存和发展问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其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上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更高层次的需求必然凸现。从现代化角度讲,只有当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正确引导和恰当满足时,他们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对思想文化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日益明显,反映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文化需求上,则表现为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信仰需要的多样化。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觉选择和内在要求,这是主流思想道德需求。虽然他们中间很多人可能并不完全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和信仰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化的加剧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深入,一些腐朽思想、扭曲的价值观和邪恶信仰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泥沙俱下的诸多价值观中,如何提高他们的判断鉴别能力,积极引导他们追求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抵制腐朽、落后思想,已经成为当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新生代农民工对娱乐文化的需求
文化禁锢的解除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引发了大众对娱乐文化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他们的闲暇时间日渐倾向于娱乐文化消费。由于受经济收入的限制,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时的娱乐文化生活方式主要以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看电视、逛街、打扑克等为主,当闲暇时间不知如何打发时,他们往往倾向于吃喝玩乐或者聚众赌博,简单化和庸俗化的趋势较为明显[2],而像文化沙龙、体育协会、音乐协会等既能娱乐又能提升自我修养的高雅娱乐文化场所的参与率并不高。
3.新生代农民工对科技文化的需求
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新生代农民工立足于城市的必备条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其科技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全国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发布的数据却显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中,仍有半数以上的人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城市急需技术工人的市场要求。处于低级打工状态的现状刺激着他们,使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企盼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服务指导。但由于缺乏科学的人生职业规划、学习成本高、成功周期较长等原因,他们对于需求什么类型的专业技能和如何去掌握这些技能,在认识上存在诸多“盲点”。
4.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交往的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3],“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4]。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真正融入城市,通过与市民的正常交往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但目前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隔阂仍旧很大,因此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交往的主体对象依然是亲属、老乡或同学。因此有一部分青年农民工便利用老乡、同学以及朋友等关系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这个社会关系网络中,他们互相关心支持,沟通情感,形成了一个对抗城市主流文化的防御性亚文化圈[5]。这种亚文化圈具有延续性和扩张性,对于其后代的成长将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多元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外来文化的日益冲击,人们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各种文化具有不同的传统背景,因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往和汇流时难免产生种种碰撞与不和谐[6]。在这种多元文化状态及现代文化元素的冲击下,日渐脱离了浓厚乡土气息的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积极汲取丰富多彩的文化养料,“逆补”因农村消息闭塞导致的文化缺失,另一方面在先进和腐朽的思想文化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由于分析不当而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袭。
2.经济收入
较之传统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已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向生活需要,更多地去追求体面的精神文化消费。然而,由于受职业、技术、工种、岗位的限制,他们大多从事脏、险、重、累的工作,缺乏与市民同等的相关福利待遇,其经济收入也不高,工作压力巨大。扣除基本的生存花销外,他们剩余的工资在城市的高消费面前显得非常拮据,这导致他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较为单调、低级化。对他们而言,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费只能是一种奢望。
3.社会制度
城乡二元结构使新生代农民工依然被排斥于城市社会政策体系之外,享受不到落户、医疗、社保、养老、子女教育等诸方面的城市居民待遇,处在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双重边缘化境地。由于对上一代农民工怀有不良印象,新生代农民工的形象在不少城市居民眼中仍然是脏、乱、差的,城市居民从心里抵触与其进行正常交往。同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怀有畏惧心理和悲观情绪,从而刻意地躲避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人格的深层次完善。
4.自身原因
相对于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文化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各方面素质基础较好,接受新事物较快。缺乏务农经历使他们的乡土认同感减弱,在经过城市文化的熏陶后,他们更加急切地想融入城市社会。现代城市生活开阔了他们的人生视野,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因而学习科技文化、掌握职业技能的欲望非常强烈,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诉求。但是,在城乡发展失衡的中国社会,城市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而对农村文化表现出的傲慢与偏见,则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卑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