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基础课程论文 » 正文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路径

2021-4-9 | 计算机基础课程论文

本文作者:李淑飞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1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各行各业都在运用计算机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及Internet的应用成了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和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基础技能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对我校往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调查,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非常实用。该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模块多,实际应用广,操作性强,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不断缩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我系以企业项目作为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培养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因此非常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2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优越性

高校的扩招和学校机房设备的限制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先在教室上理论课,然后在机房上实训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极不理想,一是很多学生看不清老师的操作,二是课堂纪律很难管理,尤其是合班课,三是等到上机时很多同学基本忘记了课堂所讲内容。这样导致在理论上讲过的知识到机房时又得重讲一遍,浪费课时,学生实践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很多学生毕业时连排版一篇论文都不会,Excel中的很多与工作相关的函数也不会用,还有些学生毕业后还打电话问Excel中的一些函数的操作,可见其自学能力非常欠缺。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使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使理论课与实践课合一,理论老师和实践老师合一,教室和机房合一。在机房的所有电脑里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室,老师在教师机上操作演示,也可以控制学生的屏幕,让学生示范,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老师演示一个知识点,学生看完老师的操作后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实训任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养成了学生的一些惰性,只会做老师给的相关操作,操作内容一旦变化就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在吸取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后,笔者认为结合案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当然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只有同时和一体化、项目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才能保证任务案例教学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任务”,并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采取演示或讲解案例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1]。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广东省计算机应用一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该课程的内容分成了六大模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WindowsXP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3.1任务的提出

任务必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实用性和创新性[2],并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提出必须经过充分的企业岗位调研,设计与企业实际情况相似的或相同的,又最好与专业相关且具有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老师首先要熟悉整个课程的内容,把知识点进行归类,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隐含在一个个的任务中;而且任务要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突出重点,让任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为教学创设了20个与企业岗位相关的情景,每个情景中有1~4个任务,通过企业岗位调研,选择以后学生会常用到的知识点,将其设计成多个的任务,每个任务里又有多个子任务。如在Word中围绕宣传手册的制作、排版与美化设计了四个情景7个任务[3],每个任务最后都有拓展和提高部分,如表1所示。教师对于设计好的任务,可通过展示作品效果的形式提出任务,如在讲Word时先给学生看一些排版效果好的杂志、报纸、小册子、论文等,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本次任务的最终效果,提出本次任务的操作要求。

3.2任务的分解、分析与知识点演示

任务引出后,教师通过分析任务效果,把任务分解成多个的子任务,并分析出隐含在任务中的知识点,通过一些相关的应用案例去演示部分知识点,从而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用法,同时也要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余地。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点到为止,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学习热情。如先让学生在Excel中输入员工档案表,在输入身份证号时很多学生会出错,此时再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统一给学生演示正确操作,并告诉学生为什么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身份证号码的位数较多,输入的数据会自动转换为科学计数法来表示,然后再给出正确的输入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防止身份证号码的位数多输或少输,怎样验证输入的身份证是否唯一,以防止与其他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从而引出数据的有效性检查。再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如果要既检查唯一性又限制员工的身份证号码只能是15或18位如何实现,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和点评。

3.3任务的实施

学生通过老师对知识点的演示,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明白了知识点的用法。这一阶段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起到辅导、答疑的作用。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统一演示讲解。如老师演示完SUM、AVERGE函数后,让学生完成员工工资表中所发的工资总和,员工档案表中平均年龄等。当学生轻松完成这些子任务后就会非常有成就感。根据学生的层次和专业,我们让学生继续完成有一定梯度且和专业有关的相关任务,如让学生统计每个员工历年的平均工资,引出单元格引用在函数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综合案例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起来,综合案例的实施可以分组进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