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会医学论文
作者:隋东明 张晶晶 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精力、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要求转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职能,即由针对患者的传统护理转向对老年患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1~4〕。本研究对收治的老年患者实施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保健指导,分析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其中男61例,女25例;年龄67~84〔平均(76.85±5.2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即依据病种进行评估分析,推测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医护人员自行制定健康保健指导计划,按步骤施教。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体化管理,即首先评估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需求状况,根据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情况,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健康保健指导计划,采用各种形式讲解或示教,有选择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既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又帮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对其健康、心理和精神状态的作用。每天指导时间为15~30min。
1.3观察指标(1)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在出院前1d口头询问并了解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症状、治疗、并发症、饮食、服药、休息及预防保健增进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患者能流利叙述70%以上内容为有效。(2)家属保健知识认知程度:在出院前1d口头询问并了解患者家属对参与患者疾病康复、家庭护理、健康生活习惯转变、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认知程度,以家属能流利叙述70%以上内容为有效。(3)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可信度评定为0.82;调查表主要包括22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满意至不满意分别赋1~4分,总分22~88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55~69分为一般,<55分为不满意〔5〕。(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x±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健康保健指导有效率的对比研究组患者中接受健康保健指导有效率〔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家属保健知识认知程度对比研究组患者家属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有效率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37/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对自己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美满程度,以及对老年人生活的全面评价〔6〕,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健康习惯、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和睦程度、居住条件、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心理卫生、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体能检查以及疾病状态等内容。
此外,不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是生命迹象的自然衰老,即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使人体免疫、抵御功能低下,导致老年人健康更易被各种疾病所威胁。随着经济和医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类疾病谱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的研究重点〔7〕。慢性病是一种长期积累、不能自愈、也不可能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年龄越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8〕。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累积慢性病的种类也越多,疾病严重程度越高,使得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必然迅速上升〔9〕。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变得突出。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迫切〔10〕。倡导老年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及时了解身体状态改变,积极应对病情变化,可有效地提高对疾病的预防保健成效。面对老年患者对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念运用于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效果显著,符合社会发展和患者要求,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接受健康保健指导的有效率和满意度,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