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计算机应用管理论文
本文作者:周静燕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塘综合高级中学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坐在教室中家庭条件、先天素质等都完全不同的学生,他们有着各自的学习习惯、思维以及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各种因素导致了生活上的性格有别,学习上的良莠差别、能力不一。但是在学校教育中,以班级授课为最高形式,老师以同一本教材同一个大纲教授各不相同的学生,于是必然存在“太闲”和“太赶”的问题。引起我对这个问题更深刻的思考,是因为学期初,一位学生通过班主任提出想跟班上操作较好的同学邻桌的要求。在下一次课中我观察发现,这位同学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电脑,每一步的操作必须从旁指导才能零零落落地完成。而在他操作进行中,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
事实上,很多计算机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对接受能力强或接触电脑相对频繁、基础好的同学来说,课堂布置的任务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而对一部分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多、相对实践机会较少的同学来说,操作就很难跟上;更有部分同学老是停留于看别的同学操作自己不动手的地步。因此,类似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机房操作课上,分层教学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的运用尤其重要。我尝试分层教学模式,努力让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并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合理安排机房位置
像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英文录入等好多课程都是在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位置的安排也是一种科学。通过两三次课的熟悉、观察和调查,我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已经心中有数。再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为合理安排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教的某个班级,全班共有33人,其中完全没有接触过电脑或很难跟上课堂节奏的有6人,对于这部分低层同学,课堂内容很难消化,时间也是完全不够;课堂上表现活跃,有拓展需求的同学有5人,这部分上层同学操作能力较强,能时刻紧跟老师的思路,练习中总能多出一半的时间;其余同学是比较适合平时课堂节奏的同学,他们是中层同学,虽然在操作和时间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差距,但基本能达到每节课的要求。在重新排位置时,我将上层同学与低层同学参差安排在离中间靠前的位置上,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和教学。
上层同学的浓厚的学习氛围能感染到其他的同学。另外也考虑到高层学生操作较快,课堂节余的时间更多,抽出一些时间教导低层同学,在时间上每个层次的同学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差距,又能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实际操作,目前看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那位完全不会的同学,当老师没办法经常顾及到他时身边也能有一位比较好的同学帮助他操作。另外也会具体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如比较喜欢讲话或者自己不喜欢操作的同学,会安排在中间或比较方便走到的地方,上课时更多巡视指导。
二、课堂上有必要练习和拓展练习
机房课与普通文化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的不同是,机房课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尽量分出不同层次。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必要练习和拓展练习两个层次。先根据要求,合理地安排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的题目要达到要求。这样的题目是不论上层还是低层同学都必须掌握的内容,不能再降低要求。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可以是操作要难度、深度提高,也可以练习量增加一些,或者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及个性自主练习。
例如,在教学word的图文混排这一部分时,结合前面的知识,我要求学生能根据样张及题目说明设计出一张美观的信纸。我给出的这个样张就是必要练习。而拓展练习是使用给出的文章、图片等再自己设计一个电子报,要求文档排版、表格、图像操作、页面操作等都能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题目,在实际操作中,上层同学能很快完成基本的题目,在这个时候,他可以有余力地帮助老师指导低层同学的操作。在指导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拓展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知识和能力设计电子报。到一节课结束,上层同学完成了必要操作,帮助了后面的同学,也能完成一部分拓展要求,而中层同学基本能完成,部分开始自己拓展操作,最好的低层同学在老师和旁边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将本节的内容自己操作完成。最后的时间差距不会落得很多,而且必须掌握的内容都得到了实践。
当然,实践上的内容也可以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合理利用。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励自学。像word、excel或ppt这些软件,在菜单及操作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对于上层的同学,在完成本堂课的要求后,可以通过书本等方式自己先摸索其他的操作。所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朴素的分层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不平衡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