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医学创新论文 » 正文

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

2021-4-9 | 医学创新论文

作者:姚秋月 孟庆超 毛向阳 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徐州市中心医院

“名医兴名科,名科兴名院”,医疗市场的竞争追根究底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医院工作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而创新是一个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多的医院认真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以培养、吸引和使用好创新人才为主线[1],最大限度地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资源,为医院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医院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选拔、任用、培养,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对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的涵义及特点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问题意识、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和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才群体,其学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相对较高,其核心表现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和非凡的创新能力[2]。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不同于其他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特点:

1.专业性强。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需要掌握大量、前沿的医学知识,由于其所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强而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2.职业风险高。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所从事的职业为医疗、护理等,与影响人民群众建康的疾病做斗争,在工作中极易引发自身感染、创伤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具有很高的职业风险[3]。

3.知识范围广。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涉猎的领域较多。

4.注重团队合作。医疗行为不是单凭一个医学人才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精湛的医学影像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等来配合,因此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要形成一个团队来进行基础研究、开展创新工作。

5.培养周期长。医学人才,尤其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成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6.学习过程持续。医疗卫生行业是不断发展的,作为医学创新人才,要不断研究当今世界出现的新疾病、新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

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明显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人才政策的调节与推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数量相对偏少。虽然通过近几年的人才工作,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卫生系统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但总量仍然偏少。此外,与其他行业如教育、IT行业等相比,我国卫生系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总量明显偏低,难以满足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队伍的要求[4]。

2.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质量整体不高。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中,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比较缺乏。在卫生系统内,高层次人才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团队,相互交流不够,质量难以提升。此外,大多数高层次卫生人才参与的对外合作交流较少,整体国际化程度、掌握国际先进医疗技术不高。

3.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专业结构上讲,我国缺乏世界级医学专家及医疗行业领军人物,尤其在一些医学学科上,高层次医学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紧缺。从年龄结构上讲,我国的医学创新人才后备力量薄弱,中青年卫生人才数量相对极少,这显然与卫生人才出创新成果的年龄段不相吻合。

4.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区域分布不均。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布局不够合理,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各省省会等大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而内陆地区和中小城市相对较少。与城市相比,基层和农村地区从事卫生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从单位性质来看,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往往集中在高等院校附属医院、部队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小医院的医学人才资源紧缺。

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作为大型综合医院,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包括医学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创新政策,搭建医学人才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医学人才创新工作效率。

1.创新选拔机制,从源头上提升医学创新人才队伍素质。要创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选拔机制,健全选拔制度,改进选拔方法,规范选拔程序,公平、公正、公开,从源头上提升医学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有以下两点:

1.1探索梯度选拔制度,实现良性的人才流动。对创新人才的选拔,要积极营造最大限度的宽松环境,要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环境下推行公平选拔[5]。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梯度选拔机制不仅仅是为了择优,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制会促使人才自主学习,把精力放在加强内功上,最终导致人才辈出。在面对医改难题时,要探索建立科学的医学创新人才梯度选拔机制,分层次、分年龄选拔医学创新人才,实现良性的人才流动。

1.2推行公开选拔制度,提高医学人才创新积极性。为加速高层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拔,提高其创新积极性,在选拔的办法上,要实行“六个公开”:公开岗位、公开条件、公开推荐、公开程序、公开人选、公开监督。在选拔的条件上,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创新性和开拓性,大胆起用年轻的医学创新人才。在选拔的范围上,放开眼界,不仅立足于院内选拔,还要面向社会,使医学创新人才的公开选拔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2.创新培养机制,提升医学创新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在培养机制上要加以创新,依托各类资源和平台提升医学创新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依托社会智力资源,引导医学创新人才与国际接轨。尽管我国创新人才的工作条件已有改善,但真正有水平的成果较少。应通过合作研究、联合育才、邀请特聘等形式,与国外著名医学研究机构和医院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鼓励高层次人才多参与国际性的学术活动、交流访问,开通一条联合培养人才的“国际通道”,促使医学人才在国际高水平的交流中提升全面素质,并将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国内。这不仅是建设医学创新人才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人才竞争力和提高医学发展整体水平的需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