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医学创新论文 » 正文

临床医学改革教育探索

2021-4-9 | 医学创新论文

作者:王玉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在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历经百余年。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即医学教学不能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课程的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学科的融合、交叉与拓展;培养的医学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世界医学高峰会议提出“为21世纪重新设计医生”的战略决策,不仅是对医生的重新定位,更是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方法手段的重新确立。为了主动适应科学创新体系构建的需要,教育部已将改革医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列为面向21世纪的重点改革计划项目之一。这些将对临床医学创新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临床医学教育要做到“五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经济社会、面向市场,进而树立明确的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因此现行的教学将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1.1“第三次医学革命”的挑战

人们将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称为“第三次医学革命”。其意义在于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念;改变经验医学的“习惯性”、老专家几十年一贯制的“权威性”和医学生的“附和性”;改变应试教育的被动性与对创新能力的压抑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医学生不能理解新模式的深远意义,专业课程教学中缺少“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内容,这些“隐性学科”急待增添。

1.2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传统的实验结果、理论基础和医疗技术已被新的科学结论和新技术所取代;经验医学已被循证医学所取代;经典的立论已被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所取代;“一花独放”已被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的“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所取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的迁移”和“新疾病谱的发生”对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当代人体健康的“三大杀手”;SARS、AIDS和禽流感对人类构成了新的威胁;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和克隆技术成为治疗和预防疾病新的手段。然而,在我们的传统课程体系中强调了“三基”,却缺少了“三新”,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

1.3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卫生需求的挑战

军队面对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准备,军事医学教育必须承担起全新的课题。例如:对现代条件下的军事卫勤保障;满足大联勤需求,实施特种作战部队的卫勤保障;围绕军事医学相关的高新理论与技术等。现代战况告诫我们,军事医学课程亟待作根本性的调整,不仅要有常规“阶梯治疗”的救护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增加针对“立体交叉作战新技术”的应变能力。

1.4知识经济的挑战

“知识是生产力”的观点提示了医学教学体系要打破与理工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壁垒。为了应对社会需求,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知识的交叉融合,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医学生在校时侧重于“符号性学习”(如听课),较少参与“活动性学习”(如实践课),接触社会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需要更多的引导。

2临床医学教学创新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动力

长期以来,医学教育以传播专业知识、培养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了各学科“以学科为中心”,追求自成体系的学科发展观。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造成了“二多三少”,即课堂理论讲授课时多、课程间交叉重复内容多、知识应用性实践课程少、自学选修课程少、创造性应用医学知识进行课外活动少。医学教育的创新就是要从继承和传播知识向运用、发展、创新知识的方向拓展,因此在认识上、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2.1创新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灵魂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很多弊端,如过弱的人文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我们在贯彻落实学校“高等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上述四个挑战,实现“四个应对”:自觉实践医学模式的转变,应对“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新模式;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应对新形势、新技术的挑战;提高军事素质,抓住军事医学研究对象的相对局限性和卫勤保障的独特性,应对军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格局;融合医学教育与理工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功能,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课程体系的改革。采用对于众多课程的“撤、并、改、建”相结合的办法,做到“三个结合”即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智力开发与非智力作用结合。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课程结构与教学体系的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具体体现,核心是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包括教育的功能观、素质观、学习观和效益观。

2.2创新是学习化社会的自我更新

“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已被视为教育四大支柱的创新人才建设模式。它包括人才环境、专业教育、课程教育、实验实习等诸多方面。我院在教学中始终不懈地强调“三个教育”,即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以我校新时代大学生优秀代表张华和华山英雄抢险集体为榜样,在教书育人中突出“四个育人”,即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做法延伸到学士生培养阶段,实施了学校制订的“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使得本科生的课外科研和其它属于创新范畴的“第二课堂教学”有了制度保证。在院内建成了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军研究所、全军专科中心、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病中心以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国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如与美国哈佛大学AIDS研究中心和Case大学神经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生殖医学中心和眼科研究中心、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以及日本京都大学肿瘤研究所等都有密切合作关系,为培养医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