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体育卫生论文 » 正文

体育卫生保健主辅修人才培育模式

2021-4-9 | 体育卫生论文

作者:汪海涛

1.基本内容

本课题1995年由世行贷款批准立项,由内江师专、重庆师专、涪陵师专共同承担。由内江师专汪海涛副教授担任主研。本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1)、体育卫生保健师资培养模式研究(内江师专);2)、体育卫生教育发展方向研究(重庆师专);3)、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涪陵师专)。三个子课题各具特色,互补和渗透而形成系统。目标:建立适应21世纪新型的农村体育卫生师资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1.1师专二年制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单纯围绕着一门狭窄的知识领域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教育模式。其特点:课程体系过细过窄,技能单一,教学内容单向发展(以竞技运动为主体),岗位局限性特别强等,已不适应高校改革的深人发展。据调查,学生毕业后,面对农村中学实际,仅一技之长却无法施展;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自身知识结构难以优化,自身潜力难以发挥;更由于知识技能的单向性,在人才竞争中,相对与其它学科的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农村中学体育师资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客观上要求我们重新考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适应21世纪新型的农村体育卫生师资人才培养教育体制。

1.1.2“一师多用”的农村中学师资需求特点,迫切需要拓宽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师专大多数毕业生的走向是农村中学,而农村中学规模小、条件差、经费少、地处偏远等,教师的配置受定编制、定工作量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课程门类不可能分得很细,专职教师很难配齐(尤其是音、体、美)的现状,尽管统计数据表明,农村中学专职师资缺口大,学历达标低,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却造成毕业生“分不去、进不来”的供求矛盾。据调查,“一师多用”是农村中学师资需求的主要特点,这就为师专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过分强调“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求。因此,拓宽专业口径,联系农村中学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调整,才能给体育专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契机。

1.1.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明确师专的培养目标势在必行。目前,二年制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模式的压缩,看不出体院与师范之分,本科与专科之别。尤其是长期沿袭以培养运动竞技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造成了在校生中重专项、重竞技,轻能力,轻师德的风气,再由于学制短(二年),生源素质差等,培养的学生相对来说“三不高”:一是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二是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不高,三是文化素质不高,并且与农村中学的实际严重脱节的现状。相反,对成人教育中在职学习、进修的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无不希望加强基础理论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技术技能的了解,这与在校生形成鲜明的反差。

1.1.4体育与卫生相结合是一条快捷、经济、实用的途径。根据调查,目前农村中学卫生工作健康教育水平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无教师来源;传统的习俗和意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依然沿袭;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还相当普遍;在校学生耐力普遍下降,常见病(近视眼、龋齿)未得到控制,营养不良造成低体重的情况较为突出;高考体检合格率较低(不合格或受专业限制);健康教育形同虚设。以上原因,除学校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校卫生工作滞后外,整个社会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与健康知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从学校体育与卫生的目的任务看,体育与卫生是最相近的两个专业,原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就有人体解剖、生理、保健等课程。因此,在原体育专业基础上适当扩大教学内容和深度发展,两个专业结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这是一条快捷、经济、实用的人才培养途径,同时也能给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注人新的活力。

1.2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根据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能力弱、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的现状,以及在目前国家不可能有大的投入和编制的条件下,依托现行的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引人“卫生保健”部分教学内容,并延长一年学制,实施主辅修教育模式的教学体制。基于这一思路,内江师专、重庆师专于1993年起已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例如,调整教学计划,增设卫生、保健、学校卫生等教学内容,涪陵师专对体育师资的知识结构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三校通过论证、信息反馈,1995年正式申报经四川省教委批准正式试点招收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三年制)新生。同年,这一研究也经世行贷款批准立项实施。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特色设置内涵较大,适应面较广的主辅修制课程体系。体育与卫生的结合,并不是把两种专业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计方案,使两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性的在学生业务素质上体现出来,实现即“复”又“合”的要求,又在原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宽(见内江师专、重庆师专体卫专业教学计划)。

1.3.1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首先对体育和卫生两个组织部分分别确立重心及主干课程,如:确定以《田径》为基础的重点课程(内江师专为省级重点课程,重庆师专为校级重点课程);卫生以基础性、实用性内容为主体,以健康教育为中心;其二,选定、参编、著述一批有针对性和实用的教材、教参。根据体育的特点,确定了运动创伤防治等特色(自编讲义);其三,拓宽教育见习、实习实践的渠道,建立体育、卫生实习评价、指导体系;其四,突出师范技能,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技能的学习。、如,内江师专体育95级学生,95%通过二级考试,30%通过三级考试;其五,积极拓宽能力培养渠道,例如,承担市、县运动会的组织、编排、裁判工作,聘请化学、生物系和卫生科开设水质检测、水处理实验课程,临床实习,参与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体质测试等。

1.3.2三校在研究过程中都经过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专访、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并聘请了省内著名学者、专家、行政官员进行论证和咨询,也邀请了市教委、实习中学校长来校座谈,听取意见,使我们的研究进展顺利,如内江师专已对教学计划开始三次修订,为研究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实践效果和社会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