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体育卫生论文
作者:薛明扬
“育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海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如何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奠基学生终身发展,要求十分迫切。“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明确指出了今后几年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方向、任务和主要抓手,既振奋人心,也使我们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1深化教育改革,体育卫生事业较快发展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的关心和指导下,本市各区县、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与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密切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深化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1.1学校教育理念发生积极转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渐形成共识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既决定了未来上海的人力资源质量,又决定了未来上海的精神文明面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成效。身心健康既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进步、学有所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和人生幸福的首要前提。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工作、对学生健康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传统的“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成为共识。一批具有鲜明办学思想、注重学生综合发展的学校、区县脱颖而出。过去5年中,上海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已从几十所发展到172所;徐汇和宝山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长宁、杨浦和徐汇区被确定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徐汇、宝山区和崇明县被命名为“全国阳光体育示范(区)县”。新型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学校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的主渠道。体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多维教学目标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区本、校本体育教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2007学年起,本市调整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一方面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总量,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取消早自修,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将体育课时由原来的“两课两操两活动”。改为“三课两操两活动”。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制了《体育与健身》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多维目标入手,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积极推广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和授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新型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根据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校外体育健身活动。上海首创的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已连续举办6届,各高校和中小学普遍参与,既设有足、篮、排、乒等传统项目和跳绳、踢毽、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还设有攀岩、阳光伙伴、啦啦舞等新型、趣味性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同时举办体育摄影、征文、动漫等体育文化展示活动,每年有近百万人次学生参加市、区、校各层次的大联赛活动,基本实现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组织目标。中小学生暑期足球、篮球、乒乓球活动己成为本市学生传统体育赛事。500多所中小学校与周边游泳馆实行挂钩,每年有数十万人次学生参与“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
1.2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保障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总体规划、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等方式,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标准化建设,中学、小学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分别达到6.99m2和3.25m2;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器材达标率和基本达标率达到95%;投入2亿元对2900多所学校食堂进行了硬件设施的改造;投入专项经费1亿元,完成1415所中小学校共计42125间教室的光环境改造。各高校、中小学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体育专职教师,全市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7000余名,高校体育教师1300余名,体育师资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趋向合理。另有1800余名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服务于中小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承担着上海学生体质抽样监测数据的上报、分析任务,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并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的考核内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实施办法》《上海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条件设施设置及建设要求(试行)》,加强制度保障。通过上述有效措施,上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硬件及制度保障水平明显提高。齐抓共管的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初见成效。2008年,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教委、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食药监局、人保局、质监局、体育局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学校体育卫生联席会议”,初步建立了加强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体教结合、医教结合作为本市推进学校体育卫生事业的传统体制机制优势,继续得到有效推进。本市中小学校共有45所学校试办二线运动队,17所高校18个项目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排球、乒乓、游泳和击剑等部分重点项目已初步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通力合作,在传染病预防、医生进校园、常见病干预、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其中开展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的学校比例达92.4%;“学生睡眠与智力发育、学习效果”“教室光环境改造后学生视力跟踪研究”“学生营养与肥胖干预”等课题取得成果并有效地指导了工作实践。
2面临重重挑战,在前进中不断发展
上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当前本市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在上海构建新型的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基础教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面临很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