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教改论文
本文作者:许典军 单位: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师
随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①的实施,以往高师教学计划,尤其是高师音乐教学计划的弊端正日渐凸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所院校,直至中小学都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保证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得以落实,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专科院校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大专院校教育,对于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来说,学科建设和教学计划改革始终是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值得大家深入探讨。
1、精确与模糊互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在状态和类属上都具有界限的分明性,又具有界限不分明性,表现在认识论中的精确与模糊的统一。模糊是绝对的、普遍的,而精确则是相对的,是模糊的特例和体现。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这一认识规律在对高师音乐教育效果的评估中体现尤为突出。例如,近年来高师音乐学生普遍表现出的音乐学习起点较低,就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在全国高校改革普遍压缩教学时数的情况下,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与特点,某些技能因素较强的课程如视唱练耳、和声及其它作曲理论课程,其教学时数非但不能“一刀切”地减少,而且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另外,英特网的开通,信息量的增大、加快,还有新作品的传输,都对教学计划有所冲击。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国家教育部应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在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宽严相济、有张有弛、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标准”,其中应包括各门必修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稳定与突变共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上,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两类对象:一类是一贯表现较好的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他们,确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一次教育活动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在这类同志身上,好比“核反应堆”,能持久地稳定放出能量。还有一类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很微弱,看不出明显变化,被列入重点教育对象的后进行列,可是在诸如见义勇为、抢险救灾等生死考验的紧急关头,有的同志却一鸣惊人地成了英雄,甚至牺牲后连一句豪言壮语都找不出来。高师音乐教育的效益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十分相似。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生由于受地域、民族和自身素质的局限,接受能力的“悟”性有着很大差距。
以和声学为例,有的学生毕业后虽然完成了现行教学大纲规定本科结业时学到的近关系转调和副属和弦,但面对实际音乐作品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和声现象,在自己的教学中就显得一无所知、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虽然在入学时成绩平平,但在音乐教学中扬长避短,与教师优势互补,尚未毕业就已崭露头角了。这些现象也是搞好学科建设、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制改革应该做的反思与探索。
3、潜在与直接相依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和业绩显示直接地表现出来,而高师音乐教育的投入则要缓慢、复杂得多。经验证明:高师音乐教育的潜在性和直接性是同时存在、交叉出现的。教师首先要通过自身的艺术素质修养和言表能力的锻炼,通过对学生音乐基础、接受能力等诸因素的调查研究等过程,选取能与学生产生心理振荡的施教方法,所投入的这一系列艰苦劳动是否有效,并不依教师的主观意志而实现,仅仅用计时计劳的方法,以教育者的劳动投入量来评价教学计划的实现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有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
仍以和声教学为例,虽然各院校的老师们在教学改革上做过许多探索,但真正实行起来总是难以深入。例如,想将传统的和声教学模式与实用性较强的键盘和声练习结合起来,但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则明显不够。想将所学的和声理论、和声技法与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结合起来,但学生的读谱视唱及和声听觉能力又明显不足。因此,要将这种潜在的教育效果转化为直接效果,尚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内化、意识强化、表现升华等一系列的自身努力,使潜在性变为直接性,将教学效果直接发挥出来,同时又反作用于潜在性,形成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直接性与潜在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