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教改论文
本文作者:姜慧 单位:黑河市第五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乐器教学中的竖笛教学,已越来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针对竖笛携带方便、简单易享的特点,我校开展了利用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初期在学吹竖笛时需要注意的“四步法”
第一步,气息的练习要吹好竖笛,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小学生对气息控制的意识及能力较差,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既是学习吹奏竖笛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闻花”吸气法。在练习时,假定每一位同学面前都有一朵美丽芳香的鲜花,让学生从闻花的过程中感觉深呼吸的状态,这样就使本来枯燥而抽象的练习变得有趣且直观。掌握了深吸气的方法后,怎样才能做到将气息保持住,并真正做到缓呼呢?我是这样做的: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薄纸片。练习时,把纸片用一只手捏住纸片的一端放在唇边,把纸片轻轻吹起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看谁保持的时间长。运用上面的两步法,再进行长音的吹奏,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步“,吐”音的练习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竖笛演奏乐曲需用连奏和断奏两种方法。传统中,我们以发“吐”音来吹奏断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发“吐”音时,气流很强,特别是在吹奏低音时,不小心就会把音吹破。而“嘟”与“吐”的发音位置相同,所不同的是“嘟”是不送气音,“吐”是送气音,如果将发“吐”音改为发“嘟”音,则不仅能取得断音的效果,而且吹出的音也更纯净一些。
第三步,无声练习小学生自觉性差、好奇心强、容易走神,在进行集体竖笛教学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统一听指挥呢?我采用无声练习的方法。在吹笛前,或先做无声的呼吸训练再吹奏长音,或先在竖笛上做无声的指法练习,再用正确的吹法奏出美妙的音乐。无声练习减少了课堂中没有目的地乱吹、不讲方法地盲目吹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步,与视唱教学结合吹奏不熟练、练习曲不够连贯是吹奏竖笛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竖笛有固定音高,音准反应在听觉、指法上,有鲜明的直观性,因此,视唱练习对竖笛吹奏很有帮助,对把握不准的旋律,可借助视唱的练习增加熟练度。练习竖笛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吹奏竖笛,一组唱曲谱,唱奏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期,融入“奥尔夫”,让竖笛教学“动”起来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所创,是针对儿童的一种通过音乐实践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该教育体系注重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不要求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歌曲或舞蹈等)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由师生一起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奥尔夫倡导的原本性教育理念强调让人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音乐教育。在学习《瑶山乐》这首歌曲时,根据旋律,让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一声部,再加入锣、鼓、钹等乐器进行合奏,同时,每小组安排创编一种瑶族的舞蹈动作,此后各小组之间展开丰富有趣的模仿秀,最后,经过老师的调整,将每个环节都练习好以后,再由全班进行大合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会觉得吹笛子是很闷很枯燥的事情,相反,为了自己的小组能表演得更加出色,每个学生都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非常专心。以节奏变化为切入点,大胆地设想、改编。如把《两只老虎》进行节奏上的改编,题为《老虎变奏曲》,并给每次变奏创作取上自己喜爱的名字。如:《顽皮的小老虎》、《老虎摇篮曲》、《可爱的小老虎》。初尝创造之情趣后,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地举一反三,把这种节奏变化投入到歌曲创造之中,如:《春天在哪里》、《卖报歌》等。
三、教学成果期,自编旋律,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在试问学生能否吹奏自己创作的乐曲时,学生们往往会疑惑地摇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三步曲”进行引导,首先是节奏创作,给学生定两小节的节奏,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新的节奏。然后是旋律的创作,学习吹奏domisolla四音后可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如在节奏创作的基础上,填上音符,让学生吹一吹、唱一唱自己创作出来的旋律,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个旋律好听,为什么好听,最后给旋律填词创作。
“三步曲”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这样,通过小组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一部简单的作品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师可以选出其中创作得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方法,去感受、体会音乐,在即兴创作音乐之中享受乐趣。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孩子从认知到学会运用的时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年龄段,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