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卫生检验论文
作者:王文军 张? 陈廷 李晶 高哲学 张凯 单位: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体现了该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培养目标,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设置卫生检验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卫生检验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促进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为进一步调整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于2008年6月对我院该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普查的形式对我院2008届卫生检验92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90.2%。
1.2方法
根据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自行设计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实践实习两个部分。
1.3统计处理数据采用Excel录入,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专业课程的设置
由表1可见: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在学时数和理论实验比例上均比较适中,但在必修课程中有近30%的学生认为应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在限选课程的设置中虽然有86.3%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预防医学课程,但有超过40%的学生认为要压缩《职业医学与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理论学时,有70.8%建议增加临床课程的学时数;在任选课程中有40%以上的学生建议增加《微量元素与健康》、《化妆品检验》、《分子毒理学》等专业扩展课程的学时数。同时调查中还显示有64.1%的学生认为必修课太多,专业选修课程太少,应该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拓宽选修课的范围;有76.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应该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更为合理,以延长毕业实践实习的时间。
2.2专业实践实习
由表2可见,48.5%的学生认为应该延长临床检验实习时间,有61.1%的学生认为应该延长卫生检验实习的时间,有53.8%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专题实习时间不足。同时调查中有47.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掌握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在医院或疾病控制中心的实习工作。
3讨论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层次,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1]。毕业生通过专业实习、硕士研究生升学考试、就业面试等一系列事件,能够根据大学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的需求及就业升学的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设置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调查显示在专业课程学时的设置中,有近30%的毕业生认为应该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尤其表现在专业必修课程上。卫生检验是一门动手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此在教学计划中要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
卫生检验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将预防医学的课程体系纳入卫生检验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几乎没有考虑到课程之间的交叉性和互补性,盲目根据规划教材的内容设置课时数,从而导致了内容的重复性。例如,卫生检验课程中的《职业医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等课程均与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在内容中有所交叉,这就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时,综合考虑培养目标,有机地形成课程之间的融合和知识面贯穿。调查中显示虽然86.3%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卫生检验专业中开设预防医学课程,但对于预防医学中的主干课程“三大卫生”:《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有53.6%的学生认为应该压缩课时,《营养食品卫生学》有45.3%的学生认为应该压缩,《环境卫生学》有43.2%的学生认为应该压缩课时。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科研型和开拓型复合人才[2]。强调创新意识,必须以雄厚的知识为背景,扩大和拓宽知识面。然而目前教材上的知识往往要滞后于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进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可通过灵活多变的任选课,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引入课堂,并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和隔阂,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方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同时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发扬敢于质疑的思想,在辨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调查中也显示出:有64.1%的学生认为应该适当增加任选课程的比例和学时数。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挥高校对地方卫生服务的促进作用,我院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环境的情况,将医学检验的课程有机地整合到卫生检验专业中,增加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等课程,制定了24周临床检验实习、10周卫生检验实习、10周毕业专题实习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逐步完善了“临床实习—临床检验—卫生检验—毕业专题实习”四位一体的后期实践教学模式。但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近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各阶段的实习时间均不足,而且有76.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应该调整到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以延长毕业实践实习的时间更为合理。这也提示,在合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以优化人才培养框架和课程体系。总之,课程设置的改革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3],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需要实践教学基地的大力配合,需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过程,才能将课程设置逐步趋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