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村卫生论文
作者:谢命莲 丁柳 单位: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农村卫生工作是区县卫生工作的难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巫山县卫生事业围绕“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统筹城乡”的思路,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镇社区卫生为重点,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加强,医疗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医疗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条件明显改善,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现状及问题
巫山县地处偏远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其经济落后、卫生基础薄弱、卫生专业人才匮乏、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现有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小病不医、大病难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一直困扰着本县卫生事业[1]。在整体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本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更是堪忧。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本县引进卫生专业人才困难,而且引进的人才也时有外流,人才培训得不到加强,人才队伍得不到扩充,人才素质更得不到提高,有些学科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培养一名成熟的医生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这使得卫生人才匮乏与人才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确保农民有地方看病,能看好病,加大农村卫生工作力度、解决农村卫生人员的体制问题、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问题。
1.1基础薄弱,人才引进速度缓慢
(1)从人才队伍数量和比例来看,本县总人口数量620018人,其中农业人口517087人,占总人口的83.4%,有行政村314个、乡镇农户142881户;目前全县有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33个、乡镇级医院25个、农村卫生室308个,乡镇医院仅有职工687名、乡村医生650名,农村卫生专业人才数量偏少,比例偏低。
(2)从医疗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制上看,按照2001年12月重庆市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卫生局联合颁发的“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以及2009年“健康重庆”的配置标准,乡镇中心卫生院按照每1000个人需要2.5张病床设置标准,需增设病床660张,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人才配备按每1000个人需要1.3名临床医生、0.65名护士,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应设编制950人。而现在本县的县、乡镇医院共有开放床位1344张,其中乡镇中心卫生院现有病床445张;卫生人员1468人,其中乡镇中心卫生院687人,基础医疗设施、设备与人员配备都明显不足。
(3)从人才队伍结构上看,全县专业技术人员1249人;职称结构高级56人、中级153人、初级925人、其他115人;学历结构大专以上391人、中专795人、其他63人。中、高端业务人才较为缺乏,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4)从机构和个人收入来看,由于基层政府资金投入有限,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工资和医院发展,只能靠医疗服务创收维持生存,而乡村医务人员的待遇更是极其微薄,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零售一点药品支撑,过低的收入无法为引进人才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持。
(5)其他制约因素,本县山高坡陡,乡镇人口分散,大多数地方的村民和小学离医院较远,若遇突发事件交通极其不便,急救设施较差,技术水平跟不上,因此决定了医务人员工作条件较为艰苦,承担的风险较大。以上诸多因素,使得本县医疗卫生系统在面向市场引进人才时缺乏竞争力,造成了求贤若渴的基层卫生机构对大量优秀人才“单相思”的尴尬局面,也成为制约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输入新鲜血液”的瓶颈。
1.2人才培养问题诸多,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靠吸纳人才进行“输血”,另一方面要靠自身的人才培养来“造血”。在人才引进不利的情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凸显,但本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1)重视外部引进,轻视内部培养,长期以来,在“重引进轻培养”的思维模式影响下,本县医疗机构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得不到完善,对内部人才的甄别、选拔以及合理安置与有效利用都缺乏一套规范流程和制度。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医务人员而言,因为工作地点较偏远、工作内容较琐碎、工作成绩需长年累月积累,在选拔人才时他们往往最容易被忽略。长期轻视基层人才,将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将得不到充分发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基层优秀人才的流失。(2)重视人才选拔,轻视人才管理与使用,“伯乐相马只是前戏,伯乐赛马才是主戏”。高度重视选拔过程,却对“千里马”的管理与使用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培养、考核方案和使用办法。尤其是对农村医务人员,往往是动员时轰轰烈烈,丢下去不管不问,忽略了他们再发展和再提升的需求和可能性。这必然导致长期缺乏竞争,“千里马”退化,或是“好马另寻明主”,造成人才流失。(3)重视个人、轻视团队,在评价工作成绩时,往往只突出专家、带头人等的重要作用,却忽视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对团队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全员素质的提高和全员积极性的调动是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更要强调“整体”的重要性,农村医务人员整体业务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将直接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一样,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优先发展,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对偏远地区应高度关注,强化政府职责,完善财政补助政策。政府在对偏远地区医院的经费投入、医药价格监管、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等方面完善政府措施,在现行条件下,可由财政保障医院的人员经费,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收费的联系。医院经论证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由财政补贴;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任务、医疗救助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应由财政按其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及成本给予专项补助。在认真贯彻执行十七大关于医疗卫生事业要求的同时,结合本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