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会卫生论文
作者:霍清萍
要解决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提高对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一对高等医学院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医学院校应当培养有能力在新的要求的水平上创造性地解决提高卫生工作各个环节、首先是基层卫生工作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理论思想与社区医学理论思维联系密切并有着诸多相通之处。运用中医学优势,探讨社区医学理论和实践,将是现阶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发展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实现WHO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保证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实现的有利举措,且意义重大。
1中医学理论体系有助于建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学术框架社区卫生服务是20世纪以来,用来解决社区居民保健、康复、预防、诊断、健康教育和治疗等一系列医学问题的新兴学科,其最大的特色是提供个性化、人性化、防治保健康复教育一体化和提供完整性(为个人、家庭解决来自生物、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身心问题)、综合性(集内、妇、儿、外等二级学科为一体)、协调性(为必要的进一步诊疗协调人员和资源)、连续性(医患关系和医生对病人及其家庭健康的责任是连续的)的全程服务。它的医学模式、服务对象和范围,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服务对象和范围有着根本的区别和不同,它的学术框架完全是以自然科学的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社会、心理医学来构建的[1]。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完整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身(心理和生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协同关系。认为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有机结合。
注重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强调心理问题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认为人要适应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将此种关系称为“天人合一”。治疗遵循“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个性化治疗原则,治病求本。临床擅长整体调整,不单治病,更注重治“人”、“治未病”、重预防。因此,中医学也是一门横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医学学科[2]。显然这与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模式和思维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颇为吻合,极易形成有机的结合,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将十分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学术框架的建设。
2中医学的诊疗原则有助于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个体优化诊疗的目标个体优化诊疗是现今医学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共同追求的最新目标和水准,因为医学服务的本质是人,不是人体的器官。医学必须注重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联系。医生不单要掌握解决疾病的诊疗技能,更要掌握与病人交流的艺术和技巧。理解、关心、同情、尊重病人,与病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医患关系保持最佳状态,为每一位病人提供优质的、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由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通常既不是单纯生物学上的改变,也不完全是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而是多为生物、心理、社会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既不是简单的躯体问题,或是简单的精神、行为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家庭和社会问题,而是躯体、心理、社会等问题相互交错的复杂表现。躯体疾病可伴随心理、社会问题;精神疾患也可伴有躯体症状。心理、社会问题既可以是躯体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躯体疾病的表现。例如,有一些病人自觉身体十分痛苦,症状很重,却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病人的精神、社会等因素,从人和病的整体出发,就很难发现这些病人健康问题的所在,可能就会因为病人缺乏所谓的生物学上的阳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结果,致诊疗束手无策。而在实际生活中的确很多健康问题都是由心理和社会因素所引起,只不过是很少有病人主动向医生承认或提示问题的存在。恰恰相反,多数病人则以人体的非特异性症状表现和叙述出来。所以在鉴别健康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时,要求社区全科医生善于把握躯体和精神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影响;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发现和找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全科医生和社区居民保持密切的联系,熟知社区居民的家庭状况、宗教信仰、工作职业、健康水平、经济条件等生活背景因素,并与病人及其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从而真正为病人提供个体优化诊疗服务。
众所周知,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特别擅长于把握躯体与精神、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认为生活习惯、社会地位、职业性质、经济条件等不同,均会给人们造成身心机能上的差异。善于体察人与疾病相互间的多元化、多因果的复杂关系。临证诊病注重观察,长于司外揣内,援物比类,试探反证,审症求因。治疗注重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原则和方法。因人而宜,因证而宜,而不非因病而宜。这种重在辨证、善于治“证”,不拘泥于辨病治病的治疗原则与个体优化诊疗的精神不谋而合,正是满足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治疗的有力措施。
3中医学独特的诊疗手段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范畴广泛,囊括了从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到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治疗、康复、预防等内容。服务对象不分性别、年龄;服务病种不分类型和专科;服务内容既有对疾病的治疗,也有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服务层面既有生物学的,也包括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多方面;服务范围除了个人,还包括了家庭和社区。要想完成这样特殊的工作和任务,除了社区医生,要对居民生活和健康产生正确引导,将病人及其家庭引进方便、有效的医疗保健系统;更要求全科医生总体掌握社区就诊病人,未就诊病人,健康人以及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区的健康状态。要想做到这一切,方便、及时、就近、周到、亲切、有效的服务,是全科医生工作的基础条件和保障。这不单要求社区医生工作中具有主动、全面、灵活、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工作场合、不计较工作地点,深入家庭服务的吃苦精神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解决、治疗大部分的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时,所运用的诊疗手段和技术必须适宜于社区简捷适用,携带方便,易于操作,便于掌握,疗效肯定的诊疗要求,否则很难履行这一使命。
中医学诊疗手段丰富多彩、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凿。既有药物的内服、外用;也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除此以外针刺、艾灸、导引、吐纳、按摩、推拿、正骨、割治、刮痧、熨法、洗浴等等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这些手段的应用无须昂贵的设备、精密的仪器或其它严格的诊疗条件,器具随身携带,具体操作简单,易于快速使用,投入人员很少,临床疗效明显。特别是在全科医生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用心领悟、手法娴熟的基础上使用,则更可获得卓越的疗效。所以中医学的诊疗手段十分适宜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同时也将大大丰富全科医生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开展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