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卫生事业论文
作者:张雪 应朝宇 吕璐瑶 宋明明 郑超元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主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医学院校近年来开设的课程,各方面尚未发展成熟,且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对于学校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的现状,并以此作为参考性指标,指导大学生就业非常有必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8~2011级全体学生共计13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08级29名,2009级27名,2010级36名,2011级38名。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此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学生需求反应四部分内容。由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调查,采取现场发放、不记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表的形式。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8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最终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95.38%。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进行资料的录入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自我认识状况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对选择专业依据做测评时,有37.9%的学生是被学校调剂才选择此专业,仅有20.2%的学生认为适合自己;对本专业作评价时,仅有29.8%的学生表示喜欢此专业,同时有12.1%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对兴趣和能力特长了解程度做评测时,都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不太清楚。表明较多公管专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特长,很少结合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校和专业。
2.2职业规划状况
对职业规划做测评时,仅有14.5%的学生对此进行过非常清晰的规划,有50%的学生仅做过近期的并没有长期的规划,剩余的35.5%未曾做过详细的规划,提示大部分学生还未考虑或没考虑清楚未来发展方向。毕业后去向状况。对此做测评时,51.6%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工作,38.7%的同学倾向于继续深造读研,同时也有9.7%的同学并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更想立即就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在毕业后选择工作时,仅有25.8%的同学表示非常有信心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剩余较大部分认为找到的工作会不适合或者毕业就会失业,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找工作普遍缺乏信心。我们发现目前该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意识较为欠缺,他们往往没有明确清晰的规划。
2.3学生需求反应
在对学生职业知识来源做评测时,仅有19.4%的学生表示知识来源于学校,其余大部分均来自于父母或自我学习。95.2%的学生表示很需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如果学校提供职业规划选修课,93.5%的学生愿意选修,但对学校目前提供的职业规划大赛和讲座等指导服务59.7%的学生觉得一般甚至是不满意。
3对策分析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不佳,既有学生主体发展意识缺乏等主观原因,也有学校个性化服务支持不足等客观原因。[1]
3.1个人方面
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就是要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在此基础上,就应该进一步制定职业发展的计划和策略。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长期、中期、短期3种可行性计划的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分阶段的实施,如大学四年过渡期(储备知识、技能、素质);毕业后3~5年尝试期(到相关企业熟悉管理业务等);毕业后5~15调整确立期(抓住机会,实现目标)。
3.2学校方面
(1)高校本身应该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就业指导中心的建立、相关课程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举办等措施的开展。
(2)在生涯规划的开设形式上,学生们更倾向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交流。另外,针对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一起开授此课,无法具有针对性,效果也不好。学校可以将现有的课程拓展为讲座、职业生涯社团规划活动等,细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例如①专题讲座,邀请本专业成功人士,结合人生历程和典型案例做专题讲座。②素质拓展,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案例讨论,模拟求职面试等。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对本专业学生开展职业能力、心理素质、道德、求职技巧、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能等培训。对于卫生事业管理这门新兴专业而言,学校也应该及时把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统计工作单位和学生个人反映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对在校生的培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3.3社会方面
社会力量应该与学校合作,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教育内容,把最新的职业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深入教科书和课堂,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
4结语
在医疗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医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更应该系统的剖析自己,调整心态,明确方向和目标,更好地安排好自身的大学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