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卫生事业论文
作者:李学智 李彤 李宝珍 李涛 单位: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事业单位建立新型人事管理模式的根本,通过岗位设置搭建科学合理的岗位结构是实现优化人员结构,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的重要管理措施。2008年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自治区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推行了岗位设置管理,通过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以人员编制为基础的岗位结构框架,为进一步推行岗位聘任管理搭建了平台。
1岗位设置的基本流程
1.1明确岗位设置指导思想和设岗依据,推行岗位设置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事业单位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同时,严格以国家授予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能,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编制以及上级部门下发的岗位设置文件作为推行岗位设岗的依据,为推行岗位设置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1.2设置岗位结构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制度的内容,依据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和性质以及人员构成,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因此在岗位设置中要按照岗位类别,设计较为合理的结构,制定结构比例。
1.2.1设置岗位总量,确定岗位类别依据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要求,中心的人员编制数作为岗位总量核定的基础,同时按照人员现执行的工资类别确定了全体人员的岗位类别。这种工作方式,在首次推行岗位管理,实行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过程中简便易行,推行起来积极稳妥,为岗位设置管理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1.2.2设定“三类岗位”内部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岗位类别,设置内部岗位等级比例,是实现岗位等级管理的依据。
1.3岗位结构平衡按人员编制设置岗位总量,依据和参考本地区事业单位岗位情况设置岗位结构比例,实现岗位结构的相对平衡,逐步达到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主要采取通过自然减员;调出;逐步实行高职低聘、辞聘、解聘的办法;转岗跨岗位聘用;增加编制等措施消化超比例人员,为优化岗位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晋升平台奠定基础。
2岗位设置中的问题
2.1编制核定岗位设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搭建新型人事管理模式的基础性工作,在推行的前期,很难做到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目前各单位均是按照实际人员编制进行岗位设置。随着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各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编制核定的不合理性,导致人员结构问题重重,加大了岗位设置和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2.2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细化结合事业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被分为卫生、图资、档案等诸多系列,随着职称改革的不断深入,职称考评条件越来越突出岗位的特点和性质,也越来越细化。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过程中,同样会涉及专业技术系列不同的情况,但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和比例时,如果没有结合专业系列分别设置相应的结构比例,势必导致同一单位中非主流专业被边缘化,造成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的不公平性,影响了一部分非主流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3岗位设置重要性被忽略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难以实现岗位管理的科学公平,难以发挥岗位管理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在实际执行当中,岗位聘任的利益作用,使得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管理人员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研究和讨论聘任条件,忽视对岗位设置这一关键和基础性工作的重视,从长远的角度看,将会制约岗位管理的推行和实施。
3体会
岗位设置从流程上看似简单易懂,其实质深刻复杂,关系到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建设。充分认识科学设岗的重要性,研究和探索符合卫生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岗位设置,建立符合卫生工作人员发展规律的岗位结构是推行岗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建立新型人事管理模式的基础。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依据应紧密结合卫生单位现实情况,要基本符合卫生事业现实需要,以编制数为依据的岗位设置有很大的局限性,卫生单位应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岗位管理应用性研究,分析岗位设置的关联因素,研究岗位设置实施办法,不断探索实践,为科学设置岗位,建立合理、公平的岗位结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