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艺术理论 » 正文

谈论艺考生声乐教学误区

2021-4-9 | 艺术理论

本文作者:李佳霖 单位:浙江省桐乡教师进修学校

艺术类高考生是声乐学习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大幅扩招,普通高中音乐班开始蓬勃兴起,艺术类高考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很多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首先,他们的声乐基础薄弱,大部分都是从未参加过专业声乐学习的,只是嗓音条件还可以,单凭自己的喜好来演唱。其次,他们的学习时间短,阶段性较强。这些学生都是进入高中后才开始进行声乐学习,也就一两年的时间,有些学生甚至只学几个月就要参加高考,而且平时各科学习压力都很大,课后练习的时间较少。最后,他们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就是为了通过高考中的声乐考试。承担这部分声乐教学工作的老师大多为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本身对声乐教学的方法和观念不够正确,再加上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往往就会走进误区,花了时间和精力,可教学效果始终不能让人满意。

1误区之:违背声乐教学的规律,急功近利

声乐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发声离不开身体各部的协调配合,涉及呼吸、位置、共鸣等多方面。教师要逐一进行教授,并教会学生协调运用。这是一环接一环的教学,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有它的作用。学生的演唱也是从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最后回归到新的自然阶段,即演唱时的各部协调将会打破学生原来演唱的自然状态,会使他们对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到不自然、不协调,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调整,这种不自然才会被学生慢慢适应,形成新的自然阶段,即开口就能协调各部正确发声。这些都不是一句两句,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需要大量的发声练习和对各种风格、类型、难度的作品的演唱积累,这是每个声乐学生必须经历的。可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完全丢弃了这些过程。“不是时间短吗?功课忙又没时间练,就直接选择考试作品吧!练一年总能练好的!”这是完全违背教学规律的,没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学生怎么能将作品完整的演唱下来?这样的“死练”只会使学生越练越没信心,越练越没动力,即使通过了考试,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的学习也是很不利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而且这种教学“怪象”在键盘教学、舞蹈教学中也有存在,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2误区之:只重修“声”不重修“养”,形似神散

声乐教学中所有针对声音的训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声乐作品,而绝不是为了发声而发声。可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就只会围绕声音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训练科学的呼吸、位置和共鸣是产生好声音的基础,但要真正表现好一首作品,对它的风格和韵味的把握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的演唱才是完整的。演唱的风格韵味从何而来?音乐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看、多想。了解词曲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况;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曲式特点;学习歌唱家的演唱示范、舞台表演。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这也是使他们有信心驾驭歌曲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像一些艺术歌曲《红豆词》、《教我如何不想他》、《阳关三叠》等,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歌曲的思想内容就无法理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真实、深刻地表现它,才能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和细致的加工,才能使演唱真正打动人心,这样的声乐学习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只重修“声”不重修“养”的教学会使学生唱出来的东西形似神散,没有思想,没有发展,对学生今后进入大学的声乐学习也是很不利的。

3误区之:过分强调高考作品的难度,弄巧成拙

在音乐艺术中,歌唱的表现力最强、最感人,因为歌声最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声乐教学中所有的发声技巧训练、音色控制、情绪带动最终都是为这一目标来服务的。所以,演唱者在选择声乐作品时必须从自身演唱水平出发,结合实际,力所能及。这样的演唱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唱出自己的特色,唱出自己的个性,才能打动人心。如何科学选择考试作品是展现考生自身演唱水平,增强应试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为声乐高考生选择考试曲目时应结合学生音域、演唱风格及演唱能力,使其在考场上能轻松驾驭报考曲目,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展现艺术才能,增强竞争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些老师在选曲时过分强调作品难度,不从学生实际演唱水平出发,以为演唱的曲目越难分数越高,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作品,学生如果能完整、动情、高标准的进行演唱,同样能取得好得成绩。反而一个高难度的作品,学生唱得很勉强、很困难,作品该出彩的地方学生唱得不出彩,反而把自己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了,这样的演唱怎能让人满意,取得好成绩?过分强调高考声乐作品的难度,不注意演唱的美感和完整性,最终只会弄巧成拙,使平时演唱水平还可以的同学也考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4误区之: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输在“怯场”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在课上唱得很好,但考试的分数却并不理想。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与学生平时演唱时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观众,出现紧张,使演唱与表演变得不自然的现象是很正常的,这也就是我们行话里说的“怯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然,老话说的好“艺高人胆大”,平时基本功练得好,对作品的理解到位是学生不怯场的基础,但是,多给学生创造观摩和表演的机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不要只停留于单独的小课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演唱,大家相互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适应有观众的演唱;还可以搞一些汇报演出,给学生创造上台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演唱时的心理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只在考前加以辅导是不够的,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如果老师因为学生学习时间短、教学紧张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考试时学生就可能因为“怯场”而没能把自身所学和优点展示出来,考试成绩自然就会使学生和老师大失所望。只有闯过了“怯场”这个难关,学生才能在考试过程中有好的表现,取得好成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