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财政发展论文
作者:於枫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的地方财政得到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是,面临国内外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重庆市财政必须与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相适应;科学发展观也要求地方财政树立科学的理财观;西部大开发政策也对重庆市财政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探讨新的发展思路是解决重庆财政的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
一、重庆市地方财政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财政自给能力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效益有待加强随着经济体制和财税改革的深入,重庆市国民经济高速而稳定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也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重庆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总规模由2001年的126.4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29.46亿元。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看虽然也是逐年增加的,增长水平以及增长幅度却不容乐观,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还不够稳定。
2、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亟待解决重庆市地方财政中的预算外资金增速与预算内资金以及总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相比,具有更为自由的变动趋势。预算外资金的存在削弱了政府协调和控制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重庆市目前正值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时期,已经把开放型经济作为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争取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其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必须紧密联系重庆的各项发展战略,才能实现预期成效。重庆市地方财政支出稳步提高,但是支出结构的许多方面还不够合理。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仍然偏高,科教文卫支出比重总体上仍然偏低,并有下降趋势;支援农业农村建设的支出比重不高,重庆近几年的旱灾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3、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集中表现为财力层层向上集中,而事权却不断下放。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问题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得地方财政管理问题,重庆市仍然存在这一改革难题。概括地说,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收入上移,县乡在五级财力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支出下移,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权相对缩小,而县乡政府保稳定、保改革的事权支出范围在扩大;三是县乡财政缺乏主体税源,分税制体制实施后,增收的大头在中央,地方税大都是税基不稳固、税源零星分散、征收成本高的税种,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
4、三大经济区财政收支水平差距较大第一,就客观自然经济条件而言,都市发达经济圈与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状况,因而导致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第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主要依靠上级补助来实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第三,虽然上级政府从体制上和政策上采取倾斜措施,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渝西经济走廊与都市发达经济圈的绝对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
二、实现地方财政良性发展的思路探讨
1、建立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重庆市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良好趋势正在逐步形成,但尚未真正建立起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因此,重庆地方财政工作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要夯实地方财政收入基础,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2、健全公共支出保障机制重庆市地方财政支出要在打破城乡、区域等结构性制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职责。具体讲,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公共支出保障机制,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重点支出保障机制;加快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步伐。
3、深化地方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重庆市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通过深化地方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可缓解日益紧张的收支矛盾,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要推进复式预算,强化部门预算,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法,建立财政单一账户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制度。
4、调节重庆市三大地区经济和财政水平差距首先提高区县政府的行政效率,区县政府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经济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组织管理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其次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据目前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基础,应充分利用区内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以增加就业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同时积极挖掘、开发旅游资源。第三要把协调政策与发展区县财力结合起来。
5、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合理确定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目标原则,以债务风险防范为核心,以具体项目为防范工作的基础,以信息网络建设为依托,以层次分析和趋势分析为主要方法,以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为监控对象。
三、简要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概括说明了重庆市地方财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重庆市在地方财政发展方面与日益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还有待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论述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找到地方财政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