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成人职业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丁锐 王华
美国的“工读课程计划”
“工读课程计划”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密切协作,学生在校学习与岗位劳动两者并举,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这一办学形式的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实习,注重技能。在美国,接受“工读课程计划”合作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雇用单位工作交替进行。在校学习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有关普通知识和学术性知识;二是学习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在工业岗位上学习的目的在于发展职业能力,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实习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训练受到高度重视。“工读课程计划”的合作教育课程就是学校通过与工商业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的一种适于就业的技术课程。学习这类课程的学生,把课堂和现场教学结合起来,在富有经验的协调人员的指导下,经常在工业、商业和卫生等部门参加各类型的实习。这样,他们毕业后马上便能得心应手地上岗工作。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很不够。我国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有关人士认为,过于重视课堂学习,造成学生理论学习过深、实践训练不够,因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而我国当前许多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先进设备不能发挥作用等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艺水平、实践技能低下。很显然,我们要培养工厂企业适用的职业技术人才,实行工读交替制的培养形式是很有效的,这样能使我们的职业学校做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产与实践训练并重,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工艺技术水平。
新加坡的国际合作办学
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实行技术升级,推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脑化,各经济部门的生产和经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这是新加坡在80年代里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加坡根据经济发展的这一形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培养技术引进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例如,新加坡和荷兰菲利浦公司合办的新加坡菲利浦训练中心,主要培养机械加工工人。新加坡还与日本合作创办日本新加坡软件工艺学院、日本新加坡技术学院,与法国合办新加坡电子工程学院,与德国合办新加坡生产工程学院和机器人作业训练中心。新加坡职业教育中的国际合作办学形式近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为新加坡培养了本国企业引进技术中所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有大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这些企业急需各类高技术工人,特别是智能型技术工人,迫切需要创办培养高技术工人的培训中心,我们可以学习新加坡的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外联合办学,以培养和造就技术引进所需的技术人才。德国的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在德国,职业学校的办学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有几个月的,也有一年至四年的;有全日制半日制、部分日间时间制每周一至三天,也有早班课、夜班课、函授等。德国每一类职业学校都不是一种学制,即使是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内,学制可以不一样当然都要执行德国科教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培训大纲。与德国相比,我国职业学校在办学形式上则普遍重视“正规化”,许多职业学校办得呆板、僵化,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不论需要与否,凡普通高中、中专需要开的课程都要全部开足;在生源上,文化要求也是一刀切。
只有这样,才承认其学历,才能得到一纸文凭,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正规化”不仅拉长了培训时间,而且增加了经费开支,降低了办学效益。其实,我国职业学校只有实行灵活的办学形式,在招生、课程设置、学制等方面加强灵活性,招收各种程度的学生,开办各种培训班,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职业学校在承担培养某些专业技术人才任务的同时,还要为附近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技术课程提供条件,还应承担一些就业后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其师资、设备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总之,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兴办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才会显现出勃勃生机,才能造就社会各部门所需要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