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电影市场论文
作者:钱践 张婧
电影是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一,是传播范围最广,接受最为便捷的大众传播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影视剧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能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促使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能够传承文化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平衡;能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是普通百姓最重要的日常休闲方式。因此,电影是宣传文化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和媒体竞争中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本节重点分析中国影视市场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中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态势。
一、中国电影市场概况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信息,2010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总计为101.72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为57.3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6.3%。从2003年的约9亿元,增长到2009年逾62亿元,到去年超百亿,八年增长超过十倍,年复合增长率近40%;2010年共生产故事影片526部,比2009年增长了17%;全年进入主流院线的国产电影有260多部,其中59部票房过千万,17部票房过亿。国产电影业正逐渐突破瓶颈,走向成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目前的我国电影行业中的市场主体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国有电影厂成长起来的实力雄厚的国有电影集团,如中影集团、上影集团,是电影业中的老牌劲旅。第二类是民营影视传媒公司,行业翘楚如华谊、博纳、光线、橙天嘉禾、星光国际、小马奔腾等,是目前电影市场的新兴力量。第三类是以广电集团为背景进军电影行业的电影企业,如湖南广电集团为背景的盛视影业、芒果影业;江苏广电为背景的幸福蓝海影视集团等,代表着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二、中国电影市场产业链分析
电影市场的产业链主要由制作、发行、院线放映、其他播映渠道、衍生关联产品和服务等诸多环节构成。
(一)电影投资和制作由于我国的电影产业连年高速发展,目前大量资本涌入中国电影产业,除了业内的国有或民营的投资主体,与影视密切相关的广告业和网络业等投资主体,还有大量业外资金以电影投资基金、影视投资公司的方式进入。“热钱”的涌入在上游推高电影制作的成本,形成了越演越烈的“大片垄断”现象,在重要的档期影院总是由几个大片独占。曾拍过中等投入的《如果•爱》的导演陈可辛曾表示,拍千万投资级别的电影项目赔钱风险太大,而拍摄投资上亿的大投入,如《投名状》,才能形成“大片效应”,获得丰厚票房回报。其次,有部分百万级别投资的“小片”以小博大,其中很多可以获得较高的票房,成为“票房黑马”获得赢利。此外,还有大量影片被影院“边缘化”,甚至完全没有发行和放映的机会。近两年来,广电行业实体进军电影“围城”成为一种重要的业界动态。在《十月围城》背后有上海文广、江苏广电、广东南方三家广电集团;《风声》背后有天津电视台的加盟;《非诚勿扰》背后有着浙江广电的身影;江苏广电幸福蓝海公司投资八千万进入《让子弹飞》等等。影视从来不分家,有很多资源是互通的;同时,广电系统的媒体优势对电影的营销和宣传非常关键。有很多业内专家表示,文化娱乐产业的整合发展是全球传媒行业的方向,电视传媒投资电影将是未来几年内传媒业发展的重大趋势。
(二)电影发行和营销电影发行是电影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电影从作品成为市场中的产品的关键。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好莱坞“厂标”,其实是七大影片发行公司,而非制作环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派拉蒙判决”,禁止发行公司拥有院线,也是美国发行公司形成寡头垄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电影发行权以前由中影集团所垄断,2002年开始,保利博纳成为第一家拥有电影发行权的民营公司,在国内影片发行市场开放了竞争;到今天,大部分主要的民营电影制作公司,如华谊、光线等,都拥有电影发行许可证,自主发行自己生产的影片。发行被业界看做电影产业的“腰”,一头连着600多个制片公司,一头连着2000多座影院。2010年在影院上映的260多部国产电影,中影公司发行130多部,占市场份额约70%;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由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公司等控股)参与发行近百部,占市场份额20%以上;主要的民营发行公司分走份额不足25%;所以,以发行为主业的公司大多会积极参与影片投资,以获得发行权。外国电影的进口权由中影集团所垄断,引进电影的发行权由中影集团和华夏公司所垄断,有消息称这种垄断将很快被打破。保利博纳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积极参与合拍片的制作,橙天嘉禾投资2500美元获持美国传奇影业3%股份,很大的动机也在于获得合拍片在国内的发行权。电影发行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电影的营销推广,已经成为一部影片商业上是否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以《让子弹飞》为例,“买下了北京四环路内1500块路牌,约占路面广告资源的1/3。包括中央台的广告,电影台的广告,省级台广告,26个城市地面频道的高密度的广告,楼宇电视的广告,多本男性时尚杂志的广告等等,”宣传推广费用上亿,“已经做到了国产电影营销的极致”,票房全胜实非偶然。
(三)电影院线和影院根据现有的票房分帐体制,无论是进口大片还是国内影片的票房收入的50%以上归电影院线,因此国内票房过百亿,真正获得最大增长和收益的是院线和影院。根据总局信息,2010新增影院313座,新增银幕1533块,全国城市银幕总数达到6200块;按目前的增速,预计到2011年底,国内银幕总数将超7000块,甚至冲8000块。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电影院线的市场饱和应该在三万块银幕左右。在国内电影市场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院线影院建设的竞争非常激烈,几乎所有的影视企业公司都在进行院线建设,进行“跑马圈地”,去年的增长率已达前年同期的两倍。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扶植影院建设,如北京市政府对每个新建放映厅最高补助50万元。业内的主要院线,如中影南方、星美院线、上海联合、新影联、保利万和等,产业链优势明显;业外的大量投资也在不断涌入,例如万达院线、时代今典、大地院线等,其背景都为业外资金。作为全球电影院线排名前八的万达院线,目前拥有71家影城,600块银幕,2010年以14亿收入成为票房冠军;计划在2012年开业的影城达到110家以上,年收入30亿元,并计划今年在A股上市,其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全国33家万达广场)捆绑的独特架构模式,至今难以被复制和超越。影院建设的沉淀成本高投入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具初步估算一个豪华影城的建设每个座位的成本在一万元左右,每座影院的每平方米投资近一万五。但即便如此,对院线建设的重视几乎是所有电影公司的战略选择,因为票房收入意味着现金流,意味着对整个行业命脉的控制。目前主力电影公司只有“光线影业”不认为现在是购买或兴建影院的最好时机,将来可能通过收购或整合方式涉足院线,决心目前把业务重心放在影片的制作和发行方面,打造“轻资产”的文化创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