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电影市场论文
作者:周星
以数量而论,中国近十年的动画发展可谓迅猛:2009年原创动画产量为18万分钟,2010年更突破22万分钟。但是,世界第一的产量并没有大幅提升中国动画的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在最近一次全国研讨会上,笔者提出“数字动漫并非真正方向”这一似是而非的命题,①并非是否认时代之变的必然,而是认为,数字时代如果仅仅拥有数字技术其实未必能解决中国动漫发展的根本问题。综合性观念认知动漫的意识,远比简单的技术衡量和数量标榜来得更为重要,这是中国动漫从数量向真正的质量前行的必要前提。
一、大动漫:基于数字时代的聚合观念
大动漫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以下诸点。其一,动画电影的收益离不开多媒介产品的烘托晕染。与动画电影《喜洋洋和灰太狼》连续三年的良好市场收益形成反差的是,2011年几部关涉游戏的动画电影由于没有整合相关媒介的多种形态,都未获得市场成功。其二,动画电影需要更为延展的视野。动漫和电子游戏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重要连带关系,粉丝销售、原创网游、图书漫画、电视动漫,融汇多种媒介的动画电影远比单一化的作品具有更为强劲的市场收益和受众影响力,2011年暑期档中《赛尔号》和《摩尔庄园》即是如此。②其三,动漫发展不仅在于技术支撑,更在于内容的新颖和切近观众的心态。
诱发潜在观众进入影院,创造大众阖家观赏的新型动画电影,满足影院外受众持续不断的娱乐满足,才是时代动漫的发展趋向。因此,以大动漫概念取代简单的动画电影的认知,是一个亟需确立的时代观念。“大动漫”是依存于现代科技基础创造和市场运作一体化基础上的聚合指称,它既包含了集聚形象的漫画、动画一体联动创造,又包含从纸质的动漫书、电视动画、影院动画、手机动漫、游戏等宽泛范畴的现代视觉对象,也包含从书籍、影像观赏产品到游戏、玩具等互动产品甚至智能产品,以及从二维到三维立体创作等在内的广泛内涵。显然,大动漫观念建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按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之益先生的认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从以“形象”为先导的传统动漫产业,向以“科技”为先导的大动漫产业生态系统过渡,三维动画成为发展的主流。它促使中国动漫可能走既不同于日本依靠庞大的出版规模显现,也不同于美国靠影视支撑整个动漫行业,而兼容动漫、游戏、新媒体互动与后续衍生品相互联系的新对象。③毫无疑问,数字时代不可阻挡地到来,数字技术引领着影视业包括新媒体的发展全方位改朝换代。电视高清数字的概念已经从创作到播出全面实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更加快捷,到2011年底,预计国内银幕数将从2010年的6300块增加到8000多块,其中,数字银幕覆盖将占80%以上,3D银幕数量将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达到2500块。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业近日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不再提供35厘米电影拷贝予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电影院,而是全部以数字拷贝替代。据估计至2011年底,在整个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的电影院中,数字放映机将占九成以上的比例。目前国内影片制作源头开始普遍采用数字制作,电影胶片拷贝越来越少。2011年国产票房第一大片的《让子弹飞》的胶片拷贝只有500个,数字拷贝则高达3200个,六倍的数字拷贝产出了影片70%以上的票房。可以预测,中国电影发行方式告别硬盘拷贝和快递寄运,通过卫星传输直接将电影数字拷贝发送到指定的接收终端不再是遥远的未来,已有资料预计全国将建成70~80个数字电影拷贝的下载点。
数字技术给予动漫创作和网游的巨大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10月迪斯尼影片《狮子王》经3D形式包装重新上映,将这部当年的经典动画片一举升至北美历史榜的第十位,斩获4.082亿美元票房收入。到10月2日为止,三周3D版票房累计7970万美元,而全球票房已达9870万美元,并且还将继续增长。④2010年,内地共制作完成原创电视动画片385部,总计22万分钟,世界第一的背后,数字技术毫无疑问是首要支持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用3D“复活”的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就是传统经典试图在3D技术时代重新发挥魅力的尝试。2011年暑期,《魁拔》《兔侠传奇》《藏獒多吉》《赛尔号》以及《摩尔庄园冰世纪》等16部动画影片,集中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动画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新图景。
二、大动漫:在技术反思中追求创意内涵的充盈
但是,在技术浪潮面前,还需保持着一种冷静与理性:数字技术并非发展的全部方向,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创意的精神境界的认知。2001年获得奥斯卡奖的摄影师鲍德熹说得深刻:“现在的电影在电脑特技这个方面很玄乎,很多东西不需要想就能做到,只要你有钱。看上去好像是进步了,但整个电影的影像肯定没有二十年前这么有创意、有心思,整体上我认为是退步了。”⑤按照业内专家的认识,中国动画其实不必担忧技术问题,但需要警惕创作的盲目性和依赖末端的危险,因为数字技术的基础已经具备,关键是缺少创造的独特性。诚如《蓝巨星和绿豆鲨》的导演倪镔所言:国内动漫行业内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以为能做3D动画是自身创作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标志。其实,国外3D动画使用的软件插件都是自主开发的,国内外的3D技术差距至少有20年。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有6000多家动漫厂家,似乎红红火火,动漫数量迅猛增加,但称得上好作品的却屈指可数———去年有一些国产的3D动画片只放映了一天就被拿掉。市场实践充分表明,技术上的借鉴相对容易,但是创作出达到一定创意水平、具有独特性的作品则需要真正的智慧和创新能力,炫耀技术,恰恰是盲目自信的表现。
以2011年暑期国产动画的代表性作品为例,《兔侠传奇》的技术水准的确已经不错,但这是建立在资金投入的充足和技术接近的基础上,而创意的细枝末节和人物造型上却处处有模仿的明显痕迹,自己的本土创作却又难以显现独特性。诸如《喜洋洋和灰太狼》《赛尔号》等,虽然可以称得上是市场上的成功案例,但一望便知带有儿童表现的皮毛之作,尽管成功地“赚了儿童的钱”,可是难免有幼稚简单的质疑———“但影片制作水准和故事情节却很低劣”⑥。可见中国动画片在观念上还落后几拍,即使避免了成人化后也局限在吸引孩子的简单本位上。好莱坞动画创作基本上是瞄准成人世界接受的宽泛范围;不只是美国,在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也一样,低龄观众只占市场很小一部分,据研究,80%的动漫针对成年人,“家庭电影”未必是儿童电影。比照一下2011年7月下旬公布的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榜单:1.哈利波特7下(华纳兄弟),2.变形金刚,3.(派拉蒙梦工厂),4.恶老板(华纳兄弟)、5.动物园守卫(索尼)、赛车总动员2(迪士尼),6.小熊维尼(迪士尼),7.坏老师(索尼),8.拉瑞克劳(环球),9.超级8(派拉蒙),10.午夜巴黎(索尼经典)。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虽然都是一般意念中关涉孩子接受的电影,但显然成年人是观赏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