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课程改革论文
本文作者:陈玲? 单位: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操作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本位已成为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中职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则是保障实施这一培养目标和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基础化学实验是我校化工专业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实验,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实验方法、规范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为后续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的原因,基础化学实验并未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此,笔者仔细分析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对基础化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究,突出了能力本位的中职教育指导思想。
1基础化学实验的问题与现状
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中的弱势地位,无论是实验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显得有些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内容脱离生活与生产实际,大多以性质与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已经知道了实验结果,缺乏对实验的兴趣。
(2)实验项目较少,学生基本技能得不到充分训练,造成学生在后续实验学习过程中出现基本操作不正确、不规范等现象。
(3)前后两次实验间隔时间较长,有不少学生对使用过的仪器、学习过的操作方法仍然感到陌生。
(4)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学生被动参与,缺少主动性,能力得不到真正培养。
(5)考核方式落后,标准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基础化学实验的改革
2.1课程改革中实验能力的目标定位
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基本原则是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实验能力构建的原则:是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依据这一基本原则,制定出基础化学实验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即学会基础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如溶液的配制、玻璃管的加工、物质的提纯等;掌握一些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学会对化学实验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他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等。
2.2能力目标的分解与实验任务的设计
实验能力从哪里来?练出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让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基础化学实验训练后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笔者尝试将实验能力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能力单元,针对能力点的设计,对应实验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能力。有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些能力,在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后再用新的任务来进行训练。另外,在设计实验任务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现以基本操作训练为例,设计实验任务。表1为基础化学的实验任务与能力设计。
2.3实验过程的有效规整
实验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它包含了理论、实践、人文、团队、HSE等多学科知识。可我们的学生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实验前匆匆翻看一下实验教材,有些学生甚至连看都不看,实验后早把实验内容抛到脑后,很少有学生思考为什么做实验?通过实验能获得什么技能?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更有甚者,一个实验结束后,也许还不知道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的名称,当然更不知道环保对环境、对生命的重要了。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尝试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按照生产企业的运行方式规整为三个环节: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
(1)实验准备。注重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教材或指定的参考书、分享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强调实验关键点和安全性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其实验内容便成竹在胸,实验目的非常明确,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
(2)实验过程。强调实验的操作规范、操作记录、操作安全等。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实验模块的学习,同时,也关系到实验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如:细心观察实验现象、严谨记录实验结果、爱惜仪器、节约药品等。
(3)实验结束。强调实验台面的清洁卫生、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实验物品的摆放归位、废弃物的环保处理、个人清洁卫生等等。因为一个完整的实验应该包括实验的后续整理、清洁及废弃物的处理等,这都有助于学生有始有终实验习惯的养成、清洁实验意识的培养和环保意识的建立。
2.4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的创新
(1)“实验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任务引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以探究为主的综合学习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以任务进行启发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把总任务细分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小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逐步完成每个小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实验任务。学生在完成给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就感,并通过相互协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2)“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对一部分探究性实验进行了改革,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既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又提供具体方法和步骤的“承包”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生与实验任务形成“全程参与”的教学模式。全程参与教学模式是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队,完成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的全过程,每一个学习团队都有负责人,团队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如查资料、整理、打印、操作、记录、发言等,他们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2.5实验评价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是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加笔试。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为此,笔者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