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发展论文
作者:王艳荣 齐向军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发展战略的有关精神的提出,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为祖国的未来,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宏图。是对建设繁荣昌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国家,以及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系统战略的强力支撑。纵观全球,任何国家的发展和崛起,离开系统的战略,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特殊作用,是系统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大量的人才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强烈,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面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的形式;面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大文化的建设、发展与繁荣,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各级相关单位及文化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大学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文化的建设、繁荣与发展,急需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特别是专业的文化艺术人才。因此,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加快人才培养,探索艺术教育的科学方法及艺术人才培养的独特手段,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当务之急。回顾我国艺术教育及艺术人才培养的历程,成果是显著的,对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强化了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突出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及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关精神,作为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及教育工作者,如何适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如何发挥艺术教育自身的优势、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为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探索科学有效的育人方法,在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追求个性化、诗意科学化、艺术化的育人方法与手段,应是其在21世纪必须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追求是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艺术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手段,是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前提。个性化人才培养,首先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即从人的内心世界去塑造人,也可认为是“化人”。从哲学角度讲,“化人”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化人”即塑造全面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的功能。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性。而艺术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恰恰是人的这种本质特性最充分的体现。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村井实在《艺术与学校教育》中也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艺术性的,而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教训性的。”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首先就应该具有优秀的内心品质。特别是开创性的,具有发展和建设性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个性化教育风格的追求,从其功能来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本质及情感智慧方面得到培养,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修养及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提高。作为艺术类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发挥艺术教育个性化的功能与作用,实现“化人”教育的目的,是我们探索的重要方面。
1.追求个性化的教育风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及艺术修养人格修养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人格本质。大学生作为—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总体性精神面貌决定了其所具有的综合性与多侧面的特点。在与社会的接触及融合的过程中,必然带有明显的社会性特点。特别是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个别学生在排斥民族民间艺术、盲目崇拜西方艺术、遵从“西洋音乐为中心”等极端思想意念中,又掺杂进了精神上的空虚与内心的浮躁,表现出了冷漠、粗俗、躁动,甚至有的将调侃、庸俗、媚俗、恶俗也当做美来追求,其表现在如个别校园内所谓的“寝室文化”“网络文化”“课桌文化”“厕所文化”中的种种不健康的表现及各种怪圈现象。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关要求表明,国家急需一大批与社会需求及时发表展相适应的具有专业技能与健康人格修养的人才。从艺术教育个性化追求的角度看,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人格修养。应抓好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品位层次,因为“艺术修养是一种社会性的人格素质”(余秋雨《文明的碎片》)。其次,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学生的思想倾向、个人行为,带有明显的社会痕迹。而社会性的环境扭转与净化,社会成员的艺术水准的提高,也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黑格尔指出:“艺术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把一切人类心灵中占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情感和灵感。艺术应该使一切有教养的人或无教养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凡是人在内心最深处和最隐秘处所体验和创造的东西……在赏心悦目的观照和情绪中尽情欢乐。”这就说明人需要艺术的陶冶,社会环境需要高雅艺术来净化,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及艺术教育本身来说,真正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与作用,将促进艺术人才的迅速成长,满足社会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2.追求个性化的教育风格,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和动力系统,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激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前苏联学者克列姆辽夫指出:“音乐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但在音乐中寻找不到道德说教。音乐的主要力量在于情感教育。”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行为及思维方式均表现出形象化的特点,在艺术活动与艺术创造方面,在了解自然与表现自然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更注重情感的作用。因而,追求艺术教育的个性化风格与手段,首先就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是以艺术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而“艺术思维是以人为中心的,特别是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愿望、性格、精神世界,等等”①。面对工作对象,一个教育工作者,尽量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完善的人文精神和内在气质,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平和内心世界,促进其精神的成长”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