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德育论文 » 正文

中韩历史教育德育实效性分析

2021-4-9 | 教育德育论文

本文作者:沈海燕 单位:闽江学院思政教研部

德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历史教育则可以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视历史教育在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历史教育在德育建设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1.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的发展脉络。

(1)中国大陆。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有开设历史课。小学历史教科书文革前有过4次修订,1980-1990年代对教材进行了3次修改,从1993年秋开始,小学取消历史课,一些历史知识安排在社会课里讲授。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文革前进行过3次修改,主要讲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1977年后,重新开始编写初中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材。1990年秋开始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因材施教,得到广泛好评,1992年秋季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采用。1990年初,国家教委规定高中开设历史课,2000年教材作修订。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历史教学内容,共有9次修改,先后开设过“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

(2)台湾。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开始使用国民政府编写的历史教材,1950年后台湾独立编撰历史教材。1945年后台湾的小学历史教科书共历经6次修订,历史课程有时并入社会科,有时单独设置。初中历史教科书至今共7次修订,1948年为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编辑的教科书,正式在台湾编写的有6次,而以1994年版《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在历史课程方面的变动最大,其中关键是加入台湾史内容。高中历史课程前后有5次主要的修订,最后一次修订是1995年,增加台湾史的内容。

(3)韩国。无论小学、初高中,还是大学,韩国学生都要接受历史知识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科的其他知识是完全融合的,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才有了独立的历史课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历史课程先后进行了6次课程改革。1954年,韩国进行第一次历史课程改革,历史课被并人社会生活科。初中高中学生在生活课中学习韩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第二次课程改革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突出产业发展的各项要求,以效率和实用为原则。197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将韩国历史课定为小学五六年级至高中和大学必修的独立课程。第四次课程改革加大了国史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次课程改革使历史教育观念更加现代化,并突出民族精神。第六次课程改革方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指出从国际视野审视韩国历史。[1]

2.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历史教育的特点。

(1)重视历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韩国十分重视历史教育,二战后,韩国先后进行了6次历史课程改革。国家从课程设置和编写体制等方面保证对历史教科书的管理,教材内容上韩国本国历史部分内容逐渐增多,教学方式上更加重视历史教育的实践教学,历史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大陆历史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也是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材编写的主管部门层级在不断提高,大学的历史教育也是如此,“我国高校思政课的设置经历了一个由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规范性要求、到由教育部制定规范性要求、再到由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规范性要求的过程。”[2]同时课程设置改革和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配套整体推进。

(2)强调历史知识的完整性。韩国历史教育强调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完整性指从古到今时序完整性和历史发展的逻辑完整性,这些由国家统一安排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来保障。如韩国初中《国史》简洁地叙述了从史前时代、国家的建立、三国时代、高丽的建立、朝鲜王朝的出现、日本殖民时代一直到当代的韩国,给学生展示韩国历史的全貌,同时也为高中历史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国大陆历史教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完整编写各部分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年编的初中中国历史4册,从远古直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初中世界历史两册,上册为古代史,下册为近现代史。高中1956年比较完整的一套历史教科书中国史下限至新中国成立,世界史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讲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进行的几次课程改革,体系的完整性并无变化,下限不断延伸。台湾历史教材的中国史以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使学生明了中华民族的演进和历代疆域的变迁,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但1994年后设立单独的台湾史。

(3)围绕各时期主要任务开展历史教育。韩国历史课程改革随着国内国外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第二次课程改革正值韩国经济起飞时期,历史教学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以效率和实用为原则。至70年代,南北朝鲜政治对峙加剧,要求每个人都要具有反共精神和民族精神。随着韩国国力逐渐强大,在历史教学中突出韩国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的情况下,提出以国际视野认识韩国历史,以使国民成为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公民。韩国的历史教育使民众具有团结自信向上的民族精神。因此,韩国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社会公德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韩国人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中国大陆历史课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设置或改变。过渡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课程都进行相应调整。台湾方面课程的改革主要基于学术研究成果或政治考量,“光复初期以‘去殖民化’为核心;中期以‘台湾本土化’为核心;1993年后以‘台湾主体论’为核心。”[3]中国大陆历史教育保证了各时期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教育起到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保证全民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重大作用。

二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启示

1.中国大陆、台湾与韩国历史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韩国历史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上,从韩国形成发展史、韩民族遭受侵略的苦难史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不屈抗争史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大量教育,渗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除了系统讲授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访问历史名流的故居旧址,韩国很多公共场所都矗立着抗日英雄的雕像供人景仰。韩国学校还规定,每逢奏国歌升国旗不论是谁在何处均必须肃立,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韩国人的爱国主义感情。中国历史教学中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学目的要使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了解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了解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但中国大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些脱离实际,应更多地与现实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更符合现时代,同时注意爱国主义应该不是狭隘的,而是对祖国、人民和世界和平热爱的爱国主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