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发展论文
作者:林嫦 单位::中共武宣县委党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全面小康,最终要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我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发展繁荣至关重要。
一、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意义
(一)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是推动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群众与城镇居民间的文化、生活、行为习惯及思想观念的差异明显存在。要缩小这些差距,使农村群众融入城镇生活,与城镇居民构成一个整体,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是关键。只有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农村群众与城镇居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农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使农村群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适应城镇环境的变化,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农村文化发展是关键。要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开展丰富多彩、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农村群众观念不断更新,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乡风文明、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合作互助、正气弘扬、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完整的。
(三)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是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需要。广大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有神话传说、民族舞蹈、地方戏曲、民间美术、民间技艺、传统建筑、风俗习惯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华夏子孙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血脉。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地区过于注重新农村建设中的城市化,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提升,一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和破坏。只有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基础。
二、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当前,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75%的行政村。“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近40亿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扩建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一半行政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量达800万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建成、完善,开阔了农村群众的视野,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生活。
(二)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步开展。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如开展文艺表演、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农技大赛等。挖掘农村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推进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促进了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民族、民俗节庆氛围浓厚,农村小广场小戏台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
(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识逐渐增强。文化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农村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识正逐步增强。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实现农村文化硬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大有潜力,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文化人才匮乏,队伍薄弱。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农村文化人才匮乏,许多民俗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县乡文化部门专职干部少,文艺专业人才老龄化严重,人才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指导,也不能创作出更多农村文艺精品,更承担不了对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在农村能够从事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产业运作的人才少,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
(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率不高,管理不善。目前,不少地区可供农村群众消费的公共文化产品不足,公共文化设施普遍使用率不高、利用不均衡,重“建设”轻“管理”、重“验收”轻“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的文化设施建设选点不科学,远离村落,没有区域人流的集聚效应;有的缺少内部配套器材设备或配置单一,实用性不强、普及性不大;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被闲置或挪作他用,文化功能名存实亡;有的文化设施设备更新缺乏稳定投入,日常活动经费短缺,设施管理和运行难以为继;有的文化设施开放没有按照农村群众的生活作息规律进行,管理不灵活。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农村文化产业起步晚,后劲不足。农村文化产业较城市文化产业起步晚,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也没有安排相应资金扶持,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现有农村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加之主要参与者是农村群众,他们多半利用农闲时间或兼职从事一些文化产业活动,专业性不强,组织程度不高,缺少对外交流与合作,导致产业规模小。
四、农村文化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根本。要从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制定实施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学习培训、待遇保障,强化责任,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效列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之一。二是要建立一支熟悉业务、专兼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配好配齐县、乡镇文化部门专职人员,便于指导农村开展文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村群众文体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业余文体团队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投身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村文化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促进农村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