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德育论文 » 正文

中职教育德育应用策略

2021-4-9 | 教育德育论文

本文作者:王明霞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的日益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必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人才要求多元化这一社会背景所决定的。而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合格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收效程度和德育资源投入的高收益水平"即学校德育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同时又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成长真正需要出发

现代道德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人的德性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德性现代化。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主要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人是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求承认人的价值;人是有潜能的,每一个人生来不只有一般的潜能,而且还有优秀的潜能。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不断地发现人的价值;教育真正的价值,就是不断地发挥人的潜能;由于人的价值不一致,潜能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各自的兴趣、独特的个性。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不断地发展人的个性;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挥及个性的发展,依赖自我实现。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每个人去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即“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式,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

2.建立实效性的学校德育模式

在实效性的学校德育模式中,个性化的学校德育模式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其他学校德育模式都要以个性化学校德育模式为基础和前提。德育起点的确定要个性化。德育起点的确定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维度是总的德育目标和学生已有的心理特点(包括学生已经形成了的道德需要、文化特性、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等)两个维度的交汇点才是最佳的德育起点,德育基础要个性化。德育的本质是把社会道德内化,转化为个体的品德!这个基础应该是个体的需要,强调以个性心理教育为基础!就是要求在德育中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志向、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考虑;德育核心要个性化。德育要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德育的泛政治化在我们德育中已经太严重了,直接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道德教育的实质是把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品德!而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3.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过去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是由学校“承包”来完成,社会把学校看成是一块由特殊人从事特殊工作的“圣土”学校是家长心目中的“全职保姆”,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将来出炉的肯定是合格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迫使我们改变过去单一依赖学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家长和社区的“三教”教育合力,共同构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体系,加大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力度,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并吸收家长参与到德育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以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4.推行体验教育

一个从来没有承担过任何责任的人是很难树立起责任感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体验的人也就很难培养现代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能力。因此,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观点的灌输和道理的解释上,社会道德生活的体验是青少年道德形成的必经之路。

体验教育有几个特点:

一、强化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有助于激励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在活动内容上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青少年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三、在活动方式上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为不同年级的青少年设计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项目,建立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可为青少年自主选择的项目体系,引导青少年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自愿选择岗位,主动扮演角色,自觉进行体验。

结语:在新形势下,学校应把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的方法和途径,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