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德育论文
本文作者:杨玉荣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德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育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类型,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院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办学特点鲜明,然而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其核心问题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1影响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
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显现,使得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影响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校园。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交错,各种社会问题同时显现,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产生极其复杂且深刻的影响。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市场利益驱动而出现了大量重利轻义行为,以功利取代道德,利己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负面影响增加了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难度,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最大障碍。
1.2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渠道,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性,网络中的消极、迷信和黄色等信息势必造成职业学校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水平下降、道德情感冷漠、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弱化等,这是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1.3职业教育功利性倾向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呈现过度发展趋势,并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与手段。在教育价值观、大中专院校学科设置及发展观等方面都体现出过于功利化倾向,教育成为“升学谋职”的手段,学校教育只迎合市场短期需要,而不求长远利益。职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也很明显,办学理念上的功利性思想导致实际教学中的功利性教学行为,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实践轻人文素质培养、重才轻德等思想和行为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
1.4学生价值取向现实化、功利性的影响
在价值取向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功利性倾向。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参与调查的职业学校学生中,58.0%的人生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22.2%选择了衣食无忧。同时,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仅有14.0%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0.0%选择了是否有自己的事业,20.7%选择了生活是否舒适、潇洒,仅26.0%选择了人格的高尚。另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就业方式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矛盾和困难逐步显现,从而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功利性倾向。再加上职业学校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致使其对个人利益过分关注,易产生功利主义倾向,甚至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
2提高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所谓德育工作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效果和德育工作资源投入的收益水平,即学校德育工作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的同时,又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者的德育工作观念、德育工作方法及德育工作素养问题。德育工作只有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德育工作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牢固树立德育工作为首的教育观,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职业教育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最大根本。古往今来,德为人之本。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根本任务。因此,德育工作是育人的关键和核心,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21世纪的人才,除了持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2张教育通行证外,还应持有“作为人的道德意识之核心的事业心和开拓心”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否则前2张通行证毫无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工作,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必须贯彻这一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并按此要求制定出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具体德育工作目标。具体目标应结合职业教育实际和学生特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最终形成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目标层次网络系统。
2.2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贴近学生实际
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就是要明确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品德的完善与人格的升华。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德育工作应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根本出发点。一是要求德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方式对待学生,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要立足学生的成人、成才和长远发展,不能重才轻德。二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自觉对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矫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此,职业教育应当改变机械灌输式教育方式,在心灵对话式和思想交流式的德育工作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判断能力,增强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实践中巩固和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