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文化论文 » 正文

低碳经济文化对策及途径

2021-4-9 | 经济文化论文

作者:潘克森 王代明 单位:江西科学院

0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我国策应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可能引发地球灾变的需要,更是应对我们国家资源匮乏的状况、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但所有这些,都需要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和引领。下面就低碳经济文化实现的策略与路径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1低碳经济与低碳经济文化

1.1低碳经济的提出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2003年2月24日英国发表了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出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能源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未来强化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包括《京都议定书》)的领域,随后世界各国逐渐开始建立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向低碳经济转型。继英国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等多项经济政策来推动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后,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已开征国家碳税;德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也相应引入了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美国先后出台了《低碳经济法案》和颁布了《能源政策法》,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并将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目标”[1]。

1.2低碳经济的含义

所谓“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更低或较低的二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模式来引领经济发展的经济,这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可能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通俗地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它的本质特征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而确保整个社会向低碳生产、低碳排放、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低碳经济实现的主要途径表现在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方面,其中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是关键,可以以此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1.3低碳经济文化

所谓“低碳经济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生存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价值或生活方式。简要地说,“低碳经济文化”是关于二氧化碳低排放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生存信仰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它对人们生存和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从人类的历史长河来看,人文文化形态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形式有密切关联,低碳文化也经历了一个萌芽、发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作为族群与自然界其他生命几乎不分彼此,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与人类相融相契,人类对自然的依存度比较高,在与自然的博弈过程中碳排放几乎为零,存在于人类集体记忆中的只能是一种觉察不到的“零碳文化”。到了农耕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碳排放的高低一般根据政权的交替而起伏,但还不足以对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自然本身的修复和再生功能仍然保留,此时的人类和自然属于和平相处的“平衡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只能是“中碳文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的引领下,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的高涨,“战天斗地”掠夺式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地球环境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严重毁灭和资源的严重枯竭,这种高污染、高消耗和高排放的“高碳经济”,直接后果是导致经济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己。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到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海洋技术的不断发掘和运用,人类已经开始对工业文明形成的“高碳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特别高碳经济所引发的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可能导致人类灾难问题,更是引起世界各国的忧虑和担心,都希冀通过共同携手来应对和抑制这种灾变情况的发生。所以,以节能减排为主的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与社会的共识,与此相关联的低碳生产、低碳交换、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也催生和发展了低碳经济文化。

1.4低碳经济与低碳经济文化

就低碳经济而言,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既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国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战略选择,属于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但经济问题必须要有文化来支撑来引领,否则,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久和深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战略问题,而且也是文化战略问题。那么就低碳经济文化来说,虽然指的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应该拥有的自然而然养成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价值理念、低碳意识和低碳伦理追求,具有鲜明的低碳排放、低碳消费、低碳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等科学特征,还包含系列关于低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等形成的低碳“文本”观念形态,这是节能减排时代的特有的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显然,作为硬实力的低碳经济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或可以度量的诸如低碳能源类型、低碳节能技术、低碳约束指标等有形的物质力量;而软实力所指的却是精神力量,是人们的低碳信仰、低碳价值追求和风俗习惯等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行为与方式的软要素。它们两者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既相互区别,又互相关联;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既相互碰撞,又相辅相成。低碳经济的硬实力是基础、是前提,也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和物化形态,而低碳经济软实力却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科学先进的和正确的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能引领和反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硬实力,对低碳经济发展有无形的助推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低碳经济的硬实力发展固然重要,可以起到阶段性的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低碳经济文化的软实力同样不能忽视,它更具有潜在的、宏观的、超强的和长远的传导性影响,能长期唤起人们对低碳生产、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等理念觉悟和追求,对低碳硬实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性支撑作用,甚至对人们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方式、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