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经济文化论文 » 正文

福建地方文化在海西建设的作用

2021-4-9 | 经济文化论文

作者:董志强 萧仕平 单位:集美大学政法学院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思想观念、民间习俗、风土风情、宗教信仰等遗迹构筑而成。在漫长的岁月里,流入的中原文化大传统与当地山海相随的自然环境塑造出福建多姿多彩的各种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最终被历史沉积为当今深厚而丰富的福建地方文化传统。近几年来,福建省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在海西发展战略面前,福建地方文化传统将有何作为呢?

一、福建地方文化资源与海西区域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被列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七个发展目标之首,因此发展海西区域经济无疑是海西建设的关键性目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则反过来对经济,乃至社会起促进和推动作用。要言之,文化对经济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有学者就指出:“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是不同地域范围内区域间综合实力的角逐,既是其资源、能源、技术、项目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生态、科技、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其中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区域的品格的象征。看一个区域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竞争力,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至关重要。”[1]64因此区域文化发展也是海西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2010年1月30日由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在发展目标中提到“促进文化建设新发展,”在实施“十大举措”中,更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任务。那么如何促进海西文化建设新发展,实现文化强省?对此,福建固有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的。

(一)福建地方文化资源能赋予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相应的文化基础

就区域文化看,现代区域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着物质文化的方面,也包含着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面,所以现代区域文化应包含该区域的物质条件、社会规范和社会精神风貌这三个具体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物质条件是当地固有的自然环境和被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它包括了具体的文化场所、文化设施、建筑产品、道路交通、旅游景观等,凝聚着该文化区域人民的智慧与价值观念,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社会规范指具体区域的文化主体参与社会物质活动和精神生活的行动规则,它既包括为保证各种活动正常进行具有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规章,也包括历史以来同样起着作用的约定俗成的民间乡野的习俗惯制等;社会精神风貌则指具体区域的文化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民风、审美情感、宗教信仰和文化心理等。在三个具体的组成方面上,社会精神风貌最为直观,且具有感染力,是区域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社会规范是维系该区域社会群体关系的无形纽带和相对稳固的模式,物质条件则是区域文化最基础的部分。以上三个方面各有特点而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地区具体生动的区域文化。

就文化建设看,在构成区域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三个方面上,我们看到无论是物质条件的方面,还是社会规范和社会精神风貌的方面,地方文化资源都参与其间,海西文化也不例外。首先,在作为构成区域文化的物质条件方面,福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以物质化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源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福建有武夷山、鼓浪屿、集美学村、闽西土楼、大金湖、闽菜和惠安女等各种人文景观;有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处,土楼世界文化遗产1处,泰宁世界文化遗产1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有泉州、福州、漳州、长汀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外还有许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等。这些可感的、以物质化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源具体、丰富,是海西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作为构成区域文化的社会规范方面,福建历史以来形成的各色地方性文化,如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畲族文化等文化中都包含着由社会共同体成员长期共同而形成的生活行为规则。比如在闽南文化中,当人们发生冲突,需要化解矛盾时,争执的双方就会邀请当地的德行高尚、明白事理的尊者贤人作为调解纠纷的“中人”,来主持公道。入席后“中人”在中间位置坐下,冲突双方分坐两边,边饮茶,边摆事实,讲道理,然后由“中人”予以评理、裁决。这种边吃茶、边讲理的一种生活习俗在民间由来已久,是闽南用于解决纠纷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或惯制。又比如,有学者曾以福建省一个叫八井村的畲族聚落区为例,考察了畲族习惯法及其历史流变,认为习惯法是民间社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发形成的,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具有相对强制性的规范。它调整和规范着民间乡野中人们的行为,从而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公共秩序。[2]385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间习俗惯制有些依然在一定范围内起着作用,它们实际上也是海西区域文化具体内容的有机部分。再次,在作为构成区域文化的精神条件方面,福建地方的诸多文化传统都富含着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民风、审美情感、宗教信仰和文化心理等内容,如,在价值观上,妈祖文化中拯危救困的观念,朱子文化中诚己修身的观念等等;在民风上,客家人敦厚刚毅的风格、闽南人拼搏顽强的风格、闽北人质朴安和的风格等等。福建不同地域存在的这些体现为价值观和民风等方面的多种文化要素都历久不衰,深深地浸润在我们现有的文化世界之中。总之,海西区域文化建设,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对以往文化传统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此看来,福建地方文化资源对当前海西区域文化建设是有益的,海西文化传统中的诸多文化要素本身恰恰是海西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福建地方文化资源是催生海西区域文化个性风格的关键因素

就区域文化发展看,区域文化的建设有其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区域文化形态。但问题在于,怎样的区域文化才是有竞争力的区域文化形态呢?应该清楚的是,不同文化之间不仅在量上有可比较性,而且更有质上的可比较性,在当今各地都普遍注意区域文化建设,比较不同区域文化竞争力的高低,通过量上进行比较已经不合时宜。关键应在质上进行文化竞争力的比较。与其它地区形态相似、相同的文化是难以产生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区域文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这种文化必须有个性风格,只有具备个性风格的区域文化才能凸现出本地文化资本的比较优势,才是有竞争力的。那么,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又从何而来呢?不同地区文化传统中的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以及它们在具体文化样态上体现出的地方韵味就构筑了本地区基本的个性风格。显然,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方能逐步形成。具体说,也就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是催生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的关键因素!在历史的演进中,不同地区形成地方特色的具体物质文化样态,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种具有个性、异质性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以及在具体文化样态上体现出的地方韵味也就构成了本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因此,要使海西区域文化有其鲜明的个性风格,那就一定要挖掘福建地方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乃至文化的具体文化样态上体现出来的地方韵味,在此基础上,通过弘扬地方已有的这些人文特色,从文化、教育、宣传以及经济等各领域多头并进,才能最终开显出独特文化发展前景,培育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苏文菁教授就注意到,福建地方文化传统中的海洋特色,她注意到通过对这种文化资源的挖掘,要求创造性地彰显海西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她说,对于福建来说,“闽文化过去创造了中国海洋文化的极致,……对海而言,传统闽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将处于区域层面的海洋文化提升到民族文化的层次。”[3]29此言甚是。由此可见,福建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赋予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相应的文化基础,它还是催生海西区域文化个性风格的关键因素,海西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离不开我们对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