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儒学价值取向及社会文化

2021-4-9 | 社会文化论文

作者:陈斐

2011年9月27日至29日,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爱尔兰、奥地利、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哈萨克斯坦等16个国家和地区、83个学术研究机构与团体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在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围绕“儒学的普世价值与社会文化发展”这一主题,就“儒学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儒学创新与当代文化建设”、“儒家思想及其普世价值”和“道德礼义与人文教化传统”四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儒学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

“儒学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是本届儒学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首先,不少学者运用新方法或新出土的材料对儒学的价值取向做了较为新颖的诠释。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提出,儒学的价值认知包含文化、伦理与管理三个层次。儒学虽以伦理为其体系的中心,但却基础于人性的自然体现,创造了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繁荣的生活世界。在此一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伦理的秩序方得以建立,人性的善也得以透过教育启蒙与自我修持逐渐实现与完善。但要到达一个整体的或群体的价值秩序,就不能不提供一个创造价值、维护价值的生活环境,伦理秩序的持续发展也就自然导向了政治秩序的发展,此即管理层次的出现。所谓管理即是经外在治理以达内在转化的中心价值,必须做到维护伦理秩序与提升文化生活的两个重要目标。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研究员从周文王“宝训”的发现、周代的“中道”传承、孔子所谓刑罚之“中”、孔子的“时中”智慧等方面,探讨了清华简《保训》所记载的周文王遗训与儒家“中庸”思想的关系。复旦大学李若晖教授以“德”“位”之分合,着重探讨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后,孔孟对周礼的创造性转换,以及由此而奠定的华夏德性政制的基本格局。《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审杨海文等指出,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一方面经由手足—腹心、犬马—国人、土芥—寇雠的论述,凸显了对抗的一面;另一方面通过师、友、事的评析,显示了合作的一面。既对抗又合作的复杂关联,现实地展开于士阶层参与政治的具体实践之中。孟子器重师道,强调智识分子以道尊于势的理想来应对势强于道的现实,从外王转向了内圣。这实质上是孟子的义仕派立场以及王道政治学遭遇现实困顿之后的必然转向。中国孔子研究院孔祥林研究员以十六国和北魏为例,分析了儒家思想在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高瑞泉教授分析了现代新儒家最重要代表人物的平等观念,认为就对待平等与传统的关系而言,他们虽然总体上持“返本开新”即回复到原点的姿态,但是其新方向却是指向现代性的民主。

在对儒学的价值取向进行诠释的同时,也有学者关注儒学的价值取向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认为,儒家文化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积累知识的必要的文化土壤;儒家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当代的科技创新也不矛盾。儒学重视价值理性并非排斥工具理性,反倒可以抑制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山东师大齐鲁文化研究所王钧林教授和曲阜师大骆承烈教授均认为儒家“五常”有永恒的价值,不应和“三纲”一起抛弃。王钧林教授认为“五常”在千百年的“选优淘劣”过程中,形成了跨时代的稳定内核,成为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一番创造性的转换,更新其不合时宜的内容,增加现代性的因素,融会贯通,综合创新,推出与现代社会相合的“五常”。南开大学张荣明教授认为传统儒学有民间儒学和官方儒学两种形态。由于儒学的主要功能是守成而非进取,因而它不可能承担起当前中华民族富国强兵、制度创新的使命,这意味着儒学仍将居于民间儒学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民间儒学没有存在价值,也不是说当前儒学没有用武之地,仅仅是说儒学居于民间地位。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吴进安教授从儒家王道思想入手,探讨了王道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系统以及王道思想对人类文明与新秩序的可能贡献。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俞荣根通过对“中华民族崇拜问题”课题12280份问卷的统计分析,认为孔子在“已成为民族崇拜的历史人物”中居于前列,当今中国民众中存在着对孔子“崇拜”的意愿和趋向,孔子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代表。另外,还有学者就儒家孝道思想与社会和谐、儒家道德价值与当下社会、孟子经济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当代儒家社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定位和建设、现代管理最优化理论与儒家相关思想及其内在联系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二、儒学创新与当代文化建设

在今天如何发展和创新儒学、发展和创新了的儒学对当代文化建设能够提供哪些资源、发挥什么作用?是与会代表讨论比较热烈的又一议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吴光指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提供了一个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印度尼西亚孔教总会会长陈克兴先生认为,儒学要从象牙之塔里解放出来,以道德、智慧的姿态出现,走向民间成为人民的精神力量。新加坡国立大学陈荣照教授提出以弘扬儒家文化理念为己任,重建安身立命之儒学道统,返本开新,由内圣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的新外王:把儒家的仁政王道落实到法制层面,将其发展为民主政治的政统;并开展“知识之学”的统绪,即所谓学统,把儒家道德人文与现代科技、现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儒家文化理念返本开新的时代意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等指出,儒家人文信仰由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创立,它对于安顿中国人的心灵、安排人间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病、传统文化自身的延续性及信仰世俗化等因素,如何继承、重建儒家人文信仰以解决现代信仰危机,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会长孔祥祺呼吁,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儒学,儒学的振兴与创新是两岸共同的时代使命。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杨义研究员指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应该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激活多元文化要素的活力,包括孔子那些符合中国国情、维系中国文化命脉、只要经过现代阐释即可焕发活力的重要理念和智慧形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建构我们现代大国博大精深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新体系。韩国大真大学讲师蔡夏妍分析了电影《孔子》的故事叙述特征及其文化产业方面的意义,指出电影《孔子》启示我们:儒家文化内容可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上的人物及史实通过讲述再创造出优秀的文化内容,这样的工作不但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提高国家经济的附加价值,进一步发扬国家品牌。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讲师阮玉诗从系统、类型等方面比较越南本土文化与儒教文化,探讨了越南传统文化与从中国借来的儒教文化之间交流的内容、形式、性质、发展规律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