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职客及其社会文化心理考辨

2021-4-9 | 社会文化论文

作者:杨绪明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当代汉语中,网络新“客”层出不穷,继黑客、骇客、红客、灰客、博客、播客、威客、隐客、换客、淘客、拼客、拍客、掘客、维客、拓客、闪客、乔客、丫客、智客、晒客等诸多“客”族新词之后,如今,“职客”又登上网络舞台,成为近年来的又一个热词。2011年6月30日,在“百度”“谷歌”上我们曾搜索到含有“职客”一词的网页分别为:119000篇和29500000篇。虽然网页可能有重复,但这些数据已足以表明新词“职客”的使用频率已很高,值得关注。那么,什么是职客?源于何处?它的出现又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理动因?对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题是否有借鉴意义?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新词“职客”的内涵

职客是在网络交际语境下,继黑客、博客、播客等新词之后,2007年才在网上出现的又一个“~客”式网络新词。“所谓‘职客’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或人脉通过互联网给求职者介绍工作,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人,也称‘网上职业顾问’,是继威客之后网上新兴的职业之一。”[1]“职客的模式和威客模式非常相似:求职者在职客网站发布求职信息,把悬赏金预付给职客网,职客在网站上搜寻合适的求职者,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把求职者介绍给合适的公司。成功后职客网把悬赏金收取一部份后给职客。”[2]由此可见,职客是指在网上通过给别人介绍工作来赚取佣金的人,是职业经纪人的一个新名称,有时也被称作“职业掮客”[3]。

二、职客与行头、掮客、经纪人、中介人、职介、猎头、威客的异同

“职客”虽是一个新名词,但历史上从事“职业介绍”这一行当的人却早已有之。从早期的行头(hángtóu)、会首,到近代的掮客、经纪人,到现代的中介人、介绍人,再到当代的职介、猎头、威客,名称几经更迭,但变化的只是“职业介绍”时所凭借的方式手段、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获取报酬的方式、身份的合法性或其社会影响力等,实质上都还是指那些通过替人介绍工作来获利的人,通用的说法应该是“职业经纪人”。它们的差异如下:

【会首】huìshǒu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4]。如: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每年十二人为会首,每月轮一人,使值一月之事。”[5]也俗称行头、近代亦称会长,是旧时行会的最高职位者,凡是加入行会的人都需得到他的许可,当然按照惯例,也要先向会首交纳一些礼金才能入会。会首负责行会全面事物,替人安排职位是其职权之一,主要是凭借自身威望,在本行会内以命令的方式实施,很少跨行会推荐。

【掮客】qiánkè指旧社会里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4]。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上海的这些露天掮客真正不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朱延年成了西药掮客。”也借指投机的政客。黄远庸《苦海呻吟录》:“尚有无数掮客,出入于各党权要之门。”茅盾《锻炼》二四:“袁世凯卖国也要一手包办。替他做掮客的人会被他反咬一口,说是汉奸。”[5]掮客与英语broker义近,近代出现,俗称老掮儿,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拉掮”,多含贬义,从业者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多是一些不务正业的投机之徒,社会地位较低,更多的时候是以介绍工作为名贩卖人口牟利,人们对之既厌恶又惧怕,社会影响极坏,他们虽也替人介绍工作,但不是正当的职业经纪人。

【经纪人】jīngjìrén也称“经纪”。(1)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收取佣金的人。(2)旧时在交易所中代他人进行买卖而取得佣金的人[4]。例如:王西彦《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有的买牛人假装生气,独自走开去;牛经纪就向两边讲好话,又去拉回买牛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夫人放买市,这经纪人都来赶趁,街上便热闹。”梁启超《托辣斯之利》:“各托辣斯以废经纪人之故,最少者岁增五千元,最多者岁增二十万元。”沈从文《边城》十九:“中寨人是个米场经纪人,话说得极有斤两。”[5]与英语broker义近,但词义中性,为近代产生,口碑比掮客好,经纪(人)是“买卖交易的中间商人”的一个通称,除了介绍职业的经纪外,还有牛经纪、茶经纪、米经纪、交易所经纪人等。掮客与早期的经纪(人)都是一个半职业化的职业,但经纪(人)较专业化和公开化,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早期社会地位仍较低。“经纪人”作为一个通称一直延用到现在,但社会地位等已有大的变化。

【中间人】zhōngjiānrén[4]【中人】zhōngrén,(1)为买卖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2)在身材、面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4]。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工作由国家安排,掮客与经纪(人)不再合法,成为历史词语。主要使用“中间人、中人”,此二词现代仍在使用,但不是专指职业经纪人,是中性词。

【中介】zhōngjiè,媒介[4]。近代产生,与英语medium义近,多用于事物,不指称人。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中介人”一词,指起中介作用的人,中性词,语义上也偏指那些“神通广大”的能人,多私下或是半公开方式收取报酬。中介人(简称中介)是一个通称词,并不专指职业经纪人。

【介绍人】jièshàorén,居间沟通双方关系的人[6]。与中介人同时代产生,也是一个通称词,并不专指职业经纪人,但比中介人常用。

【职介】200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职业介绍”,现已缩略凝固为一个新词,既可指机构,也可指称人,指职业经纪人或从事职业介绍的专门机构。从业者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营业执照、收费标准、工作章程等,主要靠面谈的方式工作。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是一个公开且合法的职业,此名称大众普及程度较高,是目前职业经纪人的较正式称谓。

【猎头】指受企业等委托为其物色、挖掘高级人才,是英语headhunting的意译[6]。是一个外来新词,源于拉丁文,原为当地土著部落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头作为战利品的人,二战后用于指称欧美战胜国从德国等战败国家搜寻人才的行为,借进汉语后用以指猎取人才的人或行为,偏指高级人才寻访。猎头公司与中介公司不同,不对个人收费,只向企业收费,并主动为企业寻找人才,提供人才评价、调查、协调沟通等顾问咨询服务[7]。猎头所指外延较窄,多指为特定职位猎取高级人才,不能包含职业经纪人的全部内涵。从业者的自我定位较高,收费比中介高,工作方式多样。这一名称的社会普及度不太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