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文学史论文 » 正文

道教文学史的重要性

2021-4-9 | 文学史论文

本文作者:段祖青 蒋振华 兰亭序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真诰》是陶弘景编撰的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全书内容皆是描写众仙真降临情景,记载仙真所授真诀,以及药物、导引、按摩等其它道教修养之术,实际上可作为上清派发展过程的原始记录,在道教史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真诰》的编撰过程,陶翊在其《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以下简称《本起录》)中指出:《真诰》一秩七卷,此一诰并是晋兴宁中众真降授杨许手书遗迹。顾居士已撰,多有漏谬,更诠次叙注之尔,不出外闻。陶翊说的“顾居士”就是南朝宋齐时期著有《夷夏论》、表面上等同道佛二教实则主奉道教的著名思想家顾欢,他曾搜集“杨许手书遗迹”,编纂《真迹》,陶弘景对“顾居士已撰”的《真迹》显然是不满意的,认为它“多有漏谬”,而且对他取名为《真迹》也不十分认同,《真诰》卷十九说:顾玄平谓为《真迹》,当言真人之手书迹也,亦可言真人之所行事迹也。若以手书为言,真人不得为隶字。若以事迹为目,则此迹不在其人尔。且书此之时,未得称真,既于义无旨,故不宜为号。

陶弘景列出的理由是“真人之手书迹”、“真人之所行事迹”,“不得为隶字”。《真迹》是以“隶字”书写,因此,不能说是真人的手迹,加之“书此之时”,杨、许尚未得称真,所以不能称为是真人的事迹,故《真迹》之名“不宜为号”,应更名为《真诰》。基于顾欢《真迹》的“多有漏谬”,于是陶弘景有了重新整理编撰《真迹》的想法。永明二年(484年),陶弘景跟从兴世馆主东阳孙游岳咨禀道家符图经法,之后有感于孙游岳所授的符图经法“意所未惬”,“于是更博访远近以正之,戊辰年(488年)始往茅山,便得杨许手书真迹,欣然感激”,在茅山得到杨、许的“手中真迹”,陶弘景十分兴奋,但仍感不足:庚午年(490年),又启假东行浙越,处处寻求灵异。至会稽大洪山,谒居士娄慧明,又到余姚太平山,谒居士杜京产;又到始宁嶷山谒法师钟义山;又到始丰天台山谒僧标及诸处宿旧道士,并得真人遗迹十余卷。穷尽全力搜集杨、许手书真迹,甚至谒见家族累世侍奉天师道的杜京产及其他各式人物,不拘泥于门户派别,采取开放的态度吸收众长,最后编成《真诰》。毫无疑问,《真诰》是以顾欢的《真迹》为底本,进行“诠次叙注”的,但并非一味照搬,陶弘景也做了部分改变,如对顾欢的编写体例进行了调整:众真辞百皆有义趣,或诗或戒,互相酬配,而顾(欢)所撰真迹,枝分类别,各为部卷,致语用乖越,不复可领。今并还依本事,并日月,纸墨相承贯者,以为诠次。《真迹》“枝分类别,各为部卷”,以至于“语用乖越,不复可领”,陶弘景则“依本事,并日月”,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诠次”改写。关于众真降授的先后次序,他也有不同看法:此书所起,以真降为先,然后众事继述。真降之显,在乎九华,而顾(欢)撰最致末卷。

主张将九华真妃降杨羲之事放在卷首,而非“末卷”。由于《真诰》是顾欢“杨许真迹”的一个整理本,那么保持其真实原貌就成了陶弘景的首要目标,因此,陶弘景的整理、考证正如他对传世书法作品的题跋一样采取夹注、叙录的方式,对于“首尾零落或鱼烂缺失……从实缀录,不复分析”,态度十分的严谨,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得《真诰》———这本上清经典,得以流传至今。《真诰》七篇内容相当芜杂,正如卷十九云:《真诰》运题象第一:此卷并立辞表意,发咏畅旨,论敏数感对,自相俦会,分为四卷;《真诰》甄命授第二;此卷并诠导行学,诚厉愆怠,兼晓谕分挺,炳发祸福,分为四卷;《真诰》协昌期第三:此卷并修行条领,服御节度,以会用为宜,随事显法;《真诰》稽神枢第四:此卷并区贯山水,宣叙洞宅,测真仙位业,领理所阙,分为四卷;《真诰》阐幽微第五:此卷并鬼神宫府,官司氏族,明形识不灭,善恶无遗,分为二卷;《真诰》握真辅第六:此卷是三君在世,自所记录及书疏往来,非真诰之例,分为二卷;《真诰》翼真检第七:此卷是标明真绪,证质玄原,悉隐居所述,非真诰之例,分为二卷。既有“论冥数感对”、“诠导行学”,也有“修行条领”、“区贯山水”,还有“明形识不灭”、“及书疏往来”。魏晋以还,江南开发加快,经济不断发展,江南地区原本存在的大量洞穴不断被世人发现,人类的足迹开始涉足于此,激发了人们的大胆想象,特别是宗教宣传家们杜撰了许多神秘缥缈的仙乡仙境以自神其教,进而达到吸引信徒的目的。传说中的仙乡仙境不是被塑造在常人难以到达的异域海外就是被安排在高耸入云无法攀登的山上。如《山海经》中的昆仑山,位于“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大荒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海内西经》)对于身无双翼的凡人来说,攀登昆仑山几乎不可能。这种不具备可行性的仙界理想与宗教宣传家们以此希望吸引信徒、扩大教门影响的初衷是不相符的。相较而言,《真诰》中塑造的仙乡仙境,世人易于达到。我们看到《真诰》中众仙真居住的地方无论是茅山、南岳、九嶷,抑或是华山、武当山、句曲等大多是现实存在且世人易于达到的名山幽林,作者以之为理想的仙乡仙境,这样,信徒们易于相信———神仙实有,学仙可致。只要命中有缘,凭着双脚就可以踏入这样的世界,并最终能得道成仙。《真诰》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山世远读经成仙,范幼冲服气成仙,李整、郭四朝服食成仙,甚至还记有许多恶人通过修道也能成仙等。可以说,对于向道者来说,只要进入山林,摈弃人事并直接遇见仙真,特别是能获睹仙经,得到神授,最终都会得道成仙,当然,修道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信步可至,还要求向道者在心理上,特别是行动上经历修道过程中设置的种种考验,《真诰》中明确提到“仙道十二试”,“学道者有九患”等等,如果考验不过最后只能是“仙人而已,不得为真人”。神仙世界的宫殿建筑也都构建在幽深的山林之中,华丽多采,极具典型性: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紫宫乘绿景,灵观蔼??k。琅轩朱房内,上德焕绛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