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历史文学论文
本文作者:毛丽 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作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文史皆长的史学著作,《左传》的历史文学成就已达到极高的水平,刘知几称之为“工伴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而在《左传》之前的《尚书》、《春秋》则素以“洁屈聋牙”著称。显然,《尚书》、《春秋》到《左传》,不可能一跳而就,它们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有一块跳板。而《国语》就是这一中间环节。《国语》产生的时代比《左传》早,这一点已是世所公认。但《国语》的作者是谁?就众说纷纭了。自从太史公提出了“左丘失明,厥有《国语》”l21(P94,,的说法后,左丘明著《国语》说就一直比较流行,从班固、王充到晃公武、李煮、王应麟等,历代持此说者甚多。当然,后世亦多有非之者,从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提出怀疑‘3,。但不论《国语》的作者是谁,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国语》与《左传》之间颇多相似之处,《左传》显然承袭了不少《国语》的传统。
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证之:
第一,好预言。如《周语•内史过论神》内史过以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临在唬境内的苹,从而预言唬不过五年必亡。果然,周惠王十九年,晋灭唬。[4](P2,一26)又如《周语•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内史过以“天事恒象”预言晋惠公必无后。后来果如其言。‘4’‘巴,一’0)《鲁语•夏公弗忌改昭穆之常》,展禽预言鲁国大夫夏公弗忌必遭灾祸,即使是寿终而亡也不能免。果然,夏公弗忌死后下葬时,棺撑忽然起火,烟气冲天……‘6]‘P132,《国语》中此类预言式的记载堪多,且必应验。同样,《左传》中亦颇多此类记载,显然是承袭《国语》而来。
第二,宣扬重德重民思想。《鲁语•子叔声伯辞邑》载:鲁大夫子叔声伯谢绝了却擎(苦成叔)为他请封的城邑,并说:“吾闻之,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夫苦成叔家欲任两国而无大德,其不存也,亡无日矣。”【7]‘P138,《周语•卓襄公论却至桃天之功》中言:“《书》日:‘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41‘“5)《周语•太子晋谏灵王塞谷水》“天所崇之子孙或在吠亩,由欲乱民也;吠亩之人或在社稠,由欲靖民也,无有异焉!”[41‘P79)《周语•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以言德于民,民欲而德之,则归心焉。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天不获。……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废,鲜其不废也。故谚日:‘众心成城,众口烁金’。”这些思想也都为《左传》所继承。
第三,《国语》在历史文学上开了古代史学之先河。在论语言、论人物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为《左传》所继承。《国语》,顾名思义,是分国记载,重在“语”上。通观全书亦是以人物的对话、语言的叙述为主。
这一点比之编年体的《左传》显然在体裁上更占优势,所以《国语》虽然成书比《左传》早,但在语言表述上的成就并不逊于《左传》。它有长篇大论的铺陈,亦有精练简洁的概括。如《周语•襄王拒晋文公请隧》,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了位,周襄王为表示感谢,要赐封土地给晋文公,晋文公却不要土地,而要求允许他死后用天子的礼仪下葬,即请隧。对这种过分的要求周襄公不好直截了当的拒绝,于是引经据典,从往至今娓娓述来,先说过去,说明先王制定的一套礼仪制度是为了区别地位的高低和表示尊卑贵贱的等级,并非为图什么享受。接下来又说现在,说上天降灾给周王室,因自己无能以至劳动了晋文公,但如果自己用改变先王的制度来酬劳我个人所受的恩惠,那么你晋文公将受到人们的憎恶。再接下来又假设,说如果你晋文公能改姓易朝统治天下,创立新的制度来显示功业,那么即使把我流放到边远荒地我也没话可说。但你如果仍然作为诸侯的话,就自然要遵守先王的礼制。再接下来又分析,说我如果为了私情而改变先王的制度,那将有愧于天下,一又将先王、百姓置之何地?又怎么制定政令?如若不然的话,你自己自行用隧安葬就好了,我又怎么管得了?一番话层层深人,看似诚诚恳恳,推心置腹,但却步步紧逼、锋芒刺人,以至晋文公听了后:“遂不敢请,受地而还。”‘4,‘P43)再如《周语•阳人不服晋侯》周襄王把阳樊赐给晋文公,但阳樊人不肯归附晋国,晋文公于是派兵包围阳樊,打算用武力征服,眼看要玉石俱焚。
在这关键的时候阳樊人仓葛站出来,他对晋文公的一番说辞,有理有据,义正辞严,使得本来想用武力征服阳樊的晋文公听后由衷地佩服,感叹说“是君子之言也”,于是让阳樊的居民迁出。‘们‘P46)再如《周语•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周语•景王问钟律于伶州鸡》。以乐律寓施政,认为“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l4](即3)“和平则久,久固则纯,纯明则终,终复则乐,所以成政也。”并指出“乐之至也”是“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成事不贰,乐之至也。口内味而耳内声,声味生气。气在口为言,在目为明。言以信名,明以时动。名以成政,动以殖生。政成生殖,乐之至也。”l4]‘P99)侃侃而谈,层层深人,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令人叹服。
在塑造人物上,《国语》也开《左传》之先声。《齐语》八篇从政治、经济、军事,内政、外交等各方面着力塑造了齐桓公和管仲这两个人物。先是以鲍叔荐管仲,鲁庄公与施伯的对话为管仲的出场作了带传奇色彩的铺垫;然后又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一番对话生动刻画了一个励精图治又虚怀若谷、虚心求教的君主和一个胸有成竹、才智卓越的臣子。君臣同心协力,最终“诸侯归之”。“大国惭愧,小国附协”称霸天下。使得“诸侯甲不解累,兵不解翁,韬无弓,服无矢。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4,‘p,,3一207)《晋语》在《国语》中是最长的,从《晋语一》至(晋语四》,作者撷取了晋国从献公至文公称霸这一段精彩的历史作背景,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前几卷塑造了昏庸好色的献公,忍辱复仇、手段毒辣的骊姬,性格软弱,处处无奈的太子申生,还有博学睿智、洞烛先机的史苏,老成持重、善于处理关系而又明哲保身的里克。此外还着力塑造了一个人格被扭曲的弄臣优施,他对官廷内幕极为熟悉,而对种种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又极工于心计,所以成为制造一系列宫廷内乱的主谋人物。后几卷以重耳亡命国外的流亡经历为线索,极生动地塑造了重耳、狐僵、姜氏、嘻负羁和他的妻子、寺人勃鞋、竖头须等一系列人物,有的地方甚至比《左传》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