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学科教育
本文作者:胥海军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概念与功能作用
要进一步探讨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与创新模式,就要厘清两者的概念和性质的异同,分析定位其功能作用,探索实现途径和手段。这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定位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明确两者工作整合与创新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一)厘清概念异同和性质联系
高校人才培养是通过学校“育人”措施和手段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书育人(学科教育)、管理育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方针来具体落实的。因此,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同属于人才培养的两条途径和手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定位于人才培养工程主体的“一体两翼”。学科,是按照学术性质分成的科学门类,学科教育是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展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为了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要依据专业设置等相关要求,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个学科开课计划,使各个专业学生在学校按照一定要求修完一定数量的课程,并达到一定学分要求方可毕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并实行的各个学科教学,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学科教育。它分为专业学科教育和公共学科(非专业学科)教育。按照专业开课计划和学科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划分,又可分为选修课教育和必选课教育。学科教育是从解决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习得的角度和掌握一定必备的公共学科理论知识的要求出发,是专业性、理论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科教育主要是由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来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方式。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管理学理论的要求,我们所述的学生管理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程序,其原则应该是科学的,其运用也应该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其二,管理工作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且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本管理,其本质在于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需要,其重点在于分工合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纪律和学习生活秩序。其三,管理的对象是新时期特定形势和环境下的大学生,为此,就要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其四,管理目的是为了协调、融洽各方面之关系,动用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服务服从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并获取教育教学的最高效率与质量。学生管理工作也同样具备了管理学理论的主体(谁管的问题)、客体(管什么的问题)、目的(为何而管的问题)和环境条件(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四个要素。高校学生管理主要由学校和院(系)两级部门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来实施。
从概念和性质上讲,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这两项工作具有“五同四不同”。五同:一是终极(总)目标和任务相同,都是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并在以人为本的“学生中心”理念下全力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都是为了培养政治思想可靠、专业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工作的对象相同,都是新形势与背景下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三是工作的社会情势背景、外部环境氛围以及时间、空间条件相同;四是接受来自学校党政的宏观管理与要求相同;五是两项工作的主体基于国家政策和岗位角色的定位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高校教师(辅导员也定位有教师身份)。四不同:一是工作系列不同,学科教育是教学工作系列,学生管理是属于管理系列;二是工作的分工不同,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也不同;三是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不同;四是主体地位不同,学科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虽然也有教育责任和要求,但总体上要为学科教育服务。
(二)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功能、作用分析
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育人、协调整合和保障服务三大功能,并通过这三大功能的发挥,促进高校学生人才的培养,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五大特点:一是管理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对象年龄的年轻性、情感的波动性、思想的活跃开放性、知识观念的前沿性、生活方式和追求的时尚潮流性等,这些都无一不说明管理对象的特殊。二是管理方式的管、教(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性。注重工作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综合与协调。三是管理原则的人本性。辅导员所有的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在于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内在的核心要旨。四是管理目标的政治性和既定性。鉴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与背景,以及新时期辅导员角色的新型定位,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既定的,是服从于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和需要的,同时,管理目标也是有一定政治方向和要求的,简单讲就是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有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是管理工作中“为人师表的表率性和示范性”。由于辅导员特殊的教师身份决定了管理工作同其他教师工作一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为人师表作用和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学生管理工作对人才培养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十六号文件”和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24号令”都先后肯定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一般教师一样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二是发挥管理者的管理育人作用。辅导员通过管理措施与手段,充分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整合多种资源,并通过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和管理制度、法规的匡正规范效应,体现管理育人之功效。三是维护大学生班级群体的良好学习生活秩序。四是积极推进班级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六是培养大学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社会技能。学科教育具有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和能力、传播哲学与社会科学人文思想、育人(教书育人)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主要是通过学科教育的四大作用体现出来的。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促进深厚专业理论功底的形成。二是培养和提高专业素养与能力,增强社会实践运用能力。三是传播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人文理念与素养。四是通过学科教育切实贯彻和落实德育思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里的“育人”主要是指在“德育为首、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指导下,学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四个途径实施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育人”有以下几个实现途径:一是政治理论学科教师通过政治理论学科教育这一主渠道落实的政治理论教育,二是学工部门和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政工人员(老师)通过管理这一主阵地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其他学科教师通过专业及公共学科教育贯彻的专业思想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学校教辅、后勤通过服务工作进行引导的思想教育(服务育人),五是学校通过营造和提升校园景观和文化环境进行的环境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环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