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传统文学发展论文
本文作者:梅彤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文学写作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新的写作方式,网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写作和传播媒介的变化,承载方式的不同,会使人在感觉、思维、表达等方面都发生微妙的变化,使文学在创作、传播、欣赏方式、基本观念、价值功能取向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诸多变异。网络文学所表现出的新特点,研究对象的变化,决定了我们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文学,计算机最深刻的美学意义在于,它迫使我们怀疑古典的艺术观和现实观,因此,网络文学将影响到传统的文学理论、写作理论内容的变革,在写作实践中实现对传统理论的更新和重构。
一、文学价值理念的革新
对文学的价值功能,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看重的是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文学似乎是布道的牧师,思想的导师。有人看重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仿佛是闲暇时的游戏。而中国传统写作观的核心是重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认为写作是经天纬地的“不朽盛事”,是人为了寻求真理而获得的一种话语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得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视。文学担当着经国布政、社会教化的任务,甚至把文章看成是匕首,投枪。作家们代社会立言,是民众的“代言人”,主张“文如其人”,“知人论世”,文章是人格的复现,作者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网络文学写作中,传统写作者的神圣感和作家感消失了,作者摆脱了功利目的的诱惑,获得了自由的创作心态。网络似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众狂欢的场所,写作完全成为一种爱好,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宣泄感情,寻找同道和心与心的交流,更看重写作过程中的惬意和畅神。网络作者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语言本身的表达上,追求语言的外在魅力和新鲜感,像是在玩语言游戏,而不像传统文学那样追求语言的思想内涵。王岳川在谈到现代社会写作的新变化时说:“思想写作渐渐退出了现代写作主角的地位,而使得‘语言写作’本身大面积地出现在思想的领域。”[1]网络作者们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读者和公众,对公众、社会乃至人类的崇高使命感已经荡然无存,文学艺术成了作家艺术家个人感觉的玩偶。杜夫海纳所指出的现代艺术家的缺点,在网络作者身上也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即他对人的环境与自然环境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了。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们不过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如果不是偶尔还有一种权威性的声音使他麻木或令他感奋的话,可以说,已经没有一种使命感是他欣然承担的了。网络作者们在作品中无意承担对社会生活及生命价值的总体思考,而是充分表现着世俗性和平民化,演绎着媚俗和滥情,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精神向度,也缺乏内容深度和历史感。因此,网络文学的价值标准自然也与传统文学不同,在网上,那些新奇、悬念、煽情或搞笑的作品更有读者缘,而感情含蓄、态度温和、需要反复咀嚼、寻味其精神内涵的作品却不甚受欢迎。雅斯贝斯认为,在西方,社会技术化了,教育技能化了,艺术也变成了单纯的娱乐手段,网络文学在和高科技的结合中,使更多人获得了文学表达和接受的机会,文学卸落了功利主义的重担,回归到自由抒情、悦心快意的游戏创作本质,使文学的价值功能由经国立业向世俗化转化,变为自娱和娱人。
二、作品真实性理论的重构
互联网在艺术作品与客观的真实世界之间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世界,即虚拟世界。网络中的虚拟世界,首先指人们的网络行为所依附的空间是一种虚拟的电子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网络行为只存在于以数字化的形式而存在的比特的关系结构中。另外,虚拟世界还指网络所营造的虚拟现实,即利用计算机或网络生成的一种模拟环境,它是具有表面色彩的立体图形,可以是某一特定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世界的仿真再现,人可以与之进行交互作用,并且能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网络写作行为和作品必然存在于这一电子虚拟空间中,离开了网络环境,作品就似乎不存在,除非下载为纸质文本,而且网络作品对虚拟现实肯定会有反映。这样,网络作者所面对的写作对象,除了传统写作理论中所界定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还可以是依赖网络而存在的虚拟世界,而且写作者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去感受、想象、思考,势必会影响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理解。网络作品既可以是主、客观世界的真实表达,也可以是对虚拟世界以及在虚拟世界中的现场感受的真实表达,作者在亦真亦幻的电子世界中,大大地满足了企图通过想象扩展现实世界的欲望,也利用这种“虚幻的真实”和“真实的虚幻”抒写自己的心情故事,满足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愿望。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冲击着从《乐记》“物”———“心”关系的描述到《文赋》、《文心雕龙》建立起来的“物”———“情”(意)———“文”转换的传统写作理论模式。传统作者在写作实践中,在作品的真实性追求上,要么讲求客观真实,要么追求主观情感的真实,要解决的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作品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传统的“物———意———文”转换理论仍可以用来指导网络写作,但是已经不能完全符合网络写作实际了。网络文学中,作品的真实性追求还包括对虚拟世界的真实反映,涉及到客观世界、电子虚拟世界、主观世界和作品的关系问题。因此,现代写作理论,需要直面现代网络写作,需要超越传统文学理论、写作理论,需要重新审视外物和文思的关系,需要把“虚拟世界”纳入理论范畴而加以观照和思考。
三、文学观念的更新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使得网络文学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来丰富和充实自己,使整个文学观念得到更新。自从文学产生以来,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和文字密不可分的,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这是文学理论中己成定论的观念,而现在网络文学的出现却对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网络作者可以利用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和超级链接技术,融合各种媒体特点,在文学创作中把文字与视觉艺术如影视、图片、动画、造型艺术等和听觉艺术如音乐、音响、对白、朗诵等结合,创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作品,将声光色味等多种因素纳入文学。比如做一段动画代替一种场景,放一段音乐传递一种感受,用自己的声音把一切讲给读者听,甚至通过语言与读者及时交流,互动。如果真如现在有些研究者所预言的那样,多媒体和超文本文学成为网络文学未来发展的主流形态,那么未来的网络文学作品,就不是全部用文字来创作,而是除了文字,还可以借助图像、音响、虚拟现实的种种技术,加上互动式的超文本结构来表现。在这样的新型文本中,出现了文学表现手法综合化的现象,其他种类的艺术因子向文学渗透。网络文学表现手法的变化和新型文本的出现,使传统的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本体的观念不能完全涵盖网络文学的特征,正如有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网络时代我们面临的不是再现和表现的问题,也不是两者之间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文学是什么这样一个带有本质性的问题”[2]。面对新的文学关照对象,文学理论界采取漠视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文学批评者要么坚守传统文学观念,把这种新型文本从文学领地中驱逐出去,其结果是产生一种依托于网络的新的艺术形式,要么重新审视已有的文学理论,构建新的网络文学观念。而要重构网络文学观念,既要考虑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又要能涵盖网络文学的多媒体技术和文学与艺术融合的特征,及艺术的技术化和技术的艺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