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比较文学文化论文 » 正文

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发展思考

2021-4-9 | 比较文学文化论文

本文作者:汪太伟 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1.研究会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教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及其对教学体系的促进

四届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年会的召开,一方面建立健全了研究会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和教学体制发展的实效,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比较文学研究会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

1.1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

1995年11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比较文学教学教材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大学召开,烟台会议通过了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章程,确立了研究会的宗旨:致力于提高比较文学教学、研究的水平,促进、协调、组织比较文学教学、研究在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开放意识、全球意识与比较观念,为中国的文学事业面向世界服务。研究会挂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研究会选举陈???岢ぃ?跸妆搿⑿惶煺瘛⒊略竞臁⒚险岩阄?被岢ぃ?⑵盖肜主煸啤⒅煳??⒘中闱濉⒘魏杈?⑿炀┌病⑺锞耙ⅰ⒙?祷?⑷钠M子为顾问;刘象愚、刘献彪、陈??⒊略竞臁⒊玛亍⒚险岩恪⑿惶煺瘛⒄懦芯铡⑿煅锷形?N窭硎隆5?007年的第三届年会,研究会又聘请乐黛云等8人为顾问,选举了理事52人,常务理事21人,并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增设了学术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出版委员会、联络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具体了各组织机构的分工。

1.2教学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

1995年参加首届年会的比较文学专家、学者、教师以及出版工作者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共计60多人。2007年的第三届年会,到会代表约160多人,参会人数规模为四届年会之最。2009年的第四届年会,拟出席年会的代表已有260多人,实际出席90多人。代表分布于全国22个省,4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的80多所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这充分表明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在中国已经构筑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交流的平台也日益宽广。

1.3比较文学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首届比较文学教学研究年会上,陈??淌谧隽颂馕?侗冉衔难Ы萄?钦饷叛Э菩送?⒋锏幕?颈Vぁ返谋ǜ妫?ǜ娑员冉衔难в裳⌒蘅胃奈?匦蘅我约霸谥泄??⒈冉衔难?档缺泶锪艘笄械钠诖?T?003年的第二届年会上,陈??岢ぴ凇蹲呦蛱逯苹?凸娣痘?返墓ぷ鞅ǜ嬷兄赋觯?泄?冉衔难Ы萄а芯炕岢闪⒁延?年,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在这期间进入了稳健发展的阶段。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为推动比较文学的教学,向教育部提交了关于加强比较文学教学的三点建议书,为教育部考虑有关问题、制订有关文件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在此环境下,比较文学已成为高校中文系的必修课,许多学校建立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不少学校新建了比较文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在教学体制上,比较文学不仅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普遍开花,而且已经拥有了十几个博士点,几十个硕士点,四川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了比较文学系,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还设立了国家级重点学科基地。[2]在2009年的第四届年会上,陈??岢ぴ凇豆娣痘?攵嗲??mdash;——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的反思与前瞻》的报告中指出,自1978年以来,通过对比较文学专业人才的不间断培养,为学科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新生力量,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比较文学教学系统。一是研究生教学和比较文学系;二是大学本科教学;三是高校理工科和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启蒙性教学。到2009年,招收比较文学研究生的院校有94所,本科阶段开设比较文学课的院校有160所,另外,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理工科大学也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陈??岢ぶ赋觯?ldquo;这样一个体系,为比较文学教学广泛、持久、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

2.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对教材建设的推动

2.1教材编写的细致磋商与精诚协作

在1995年的首届年会上,陈??岢そ樯芰?984年以来中国在比较文学教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亟需深入讨论与解决教材编写、学科定位等问题。[4]该届年会集中讨论了中国比较文学的教材建设,并重视对国际比较文学教材的借鉴,尤其是孟华、卢康华、刘向愚等人,他们分别对比较文学发源地的法国和比较文学活跃的美国等国家的教材状况进行了专题介绍,为我国比较文学的教材编写提供了国际视野。通过对国际和国内比较文学教学教材状况的讨论,会议决定编写三套教材:一套适合中学教学用的比较文学导读本;一套适用于师院、师专及电大的教材;一套适用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的教材。首届年会的召开,团结了中国比较文学界的核心力量,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接推动了《比较文学》这部本科生、研究生比较文学教材的出现。这部教材的编写成功,经历了严谨的编撰过程。1996年6月中旬,在苏州大学举行了该书初稿的讨论会,1996年8月,大部分撰稿人就《比较文学》编写中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磋商,1996年11月中旬,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该书的定稿会。这部教材的编写,是在对已有的国内外教材审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探讨和磋商而确定的,显示了自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成立以来,中国比较文学教材编写的集体智慧和严谨学风。正如陈??淌谠凇侗冉衔难А返暮蠹侵兴?赋龅模?ldquo;1995年11月下旬,在烟台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接受许多与会代表的建议,决定编写一本能够反映比较文学现状、适合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比较文学教材。……这次编写工作得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许多执笔者都是学会和当前学界的活跃人物,他们各有自己繁忙的工作,但都乐于放下手头的工作,挤时间为本书撰稿,并及时交稿。正因为如此,才保证了编书工作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所以我们说,这是中国比较文学界通力合作的产物,是集体劳动的结晶。”[5]如此精心细致的编撰,使得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季羡林先生称赞这部《比较文学》教材为“预示着繁花似锦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春天即将来临”。[6]《比较文学》经苏州大学推荐申报,获准列入国家教委“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规划,自1997年出版以来,重印l0多次,一度成为各高等院校的主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之一。

Top